“四川舰”一出海,动静可真快,这艘4万吨的庞然大物用了一年半就建成,完全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国力深度,还没到正式服役阶段,就已经让对手心头发紧了。
11月14日,中国海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舷号51)在沪东中华造船厂解缆出港,正式启动了它的首次航行试验。
四川舰的迅速建成,不光展现了中国造船行业的强大生产能力,还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国海军正加快打造一种“成本低、弹性大、易大量生产”的新型主力舰。
速度就是力量:一年半时间里搞定的“准航母”,彻底打破了传统海权的思维方式
这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装配了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的“平甲板巨舰”,在船坞里的建造时间才用了1年半,距离下水到试航不到11个月,真是速度惊人。
总的来看,四川舰的建造速度比福建舰(003型航母)快得多——后者在船坞里造了大概4年,码头的舾装花了差不多2年,海试也超过了1年。
造价实惠、工期短、产能强,这就成了076型舰的核心竞争力了。估算下来,一艘076型舰的成本可能只有福建舰的四分之一左右,建造时间也能压缩到后者的40%以内。
总的来说,速度就是威慑力,花一年半时间就能打造出4万吨级“准航母”,背后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国家实力,谁看到了不会心生忌惮呢?
随着电磁弹射的推出,中国海军迈入了“舰载航空普及化”的新阶段。在如今高端战事越来越偏向“消耗战”的趋势下,这种“能迅速补充、能承受损耗”的平台,正好成为应对大国高强度交手的重要棋子。
问题在于:它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搭载什么类型的舰载机?一时之间,公众讨论变得热烈,有人说是“小航母”,也有人觉得它更像“超级两栖舰”。
其实,076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那平甲板模糊界线的三重定位所发挥的作用。
海边两栖作战新亮点:无人攻击机配备直升机,成为“智能登岛冲锋队”
在台海、南海等第一岛链附近的地区,具备登陆能力的076,主要的任务就是作为智能化两栖投送的核心力量。
跟075型不一样,076不再靠岸基航空兵或者航母来做制空罩门了,而是携带攻击-21、彩虹-7这类隐身无人攻击机,专门对敌人滩头工事、防空阵地和指挥枢纽进行自主精准的打击。
这些无人机不仅飞得远、能长时间盘旋,还具备出色的隐身性能,能持续进行巡逻任务,然后引导陆战队的直升机实现“垂直登陆”。
主要的运输力量是由直-20、直-8C等型号组成,配合坞舱里的气垫登陆艇,完成“空中加水面”的立体突击行动。
得提醒的是,076依旧保持完整的坞舱和车辆甲板,陆战投送的本事没因为航空方面的加强而打折。
这种“靠无人来制空、由有人来投送”的方式,明显增强了两栖作战的战斗力,特别适合应付那些拥有中等防空能力的对手。
远洋打击新篇章:无人机领衔、歼-35点睛的“轻型航母”
放眼世界热点地区,076已经变身为具备自主作战能力的“全能投送”远洋旗舰,能应对各种复杂任务。
眼下,舰载机编队主要由10到12架攻击-21舰载隐身无人机组成,负责情报收集、监视、侦察,以及对地精准打击和反舰突击等多项任务。
需要时,可以携带4到6架歼-35隐身战斗机或隐身制空无人机,进行有限度的制空保护或者海上打击任务。
虽然甲板没有斜角,起降区还会重叠,造成有人机起飞和降落的效率比正规航母要低,但在应对小国家或者非对称冲突时,这样的布置已经完全够用了。
攻击-11在持续侦察和攻击方面的表现,要比F-35B那短暂巡航的能力强得多。而歼-35配合无人制空战斗机的存在,足以让没有五代机的对手心里发慌。076不仅仅是优化飞行安排,更是整个体系作战的关键枢纽。
最要紧的是,076的出动敏感程度远不及航母——派出一艘“两栖攻击舰”比起“航母”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还能提供同样规模的空中火力。
航母编队的配角:在制空制海和战损保障中的“后援团”作用
在由福建舰、山东舰组成的航母打击群里,076主要是起到重要的备用和能力增强作用。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取代航母,而是在战时能提供多一层保障。
在现在这个高强度的远洋海战环境里,一旦航母受到损伤,舰载机就没法再降落了。076可能没法像航母那样频繁地让舰载机起降,但它还能接收歼-35、空警-600这类大型固定翼飞机的降落,算是个挺重要的后备选择。
也就是说,就算航母没法起降,舰载机还能通过076返回,避开大规模损失,为航母受损时留下“备用跑道”。
此外,076还能承担航母的侦察、搜索和远程打击任务。例如,从076发射攻击-11前,提前几百公里进行探测,再引导055驱逐舰发射鹰击-20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达到“传感器与射手分离”的作战方式。这种“有人-无人协作”的模式,正好代表了未来海战的主要趋势。
此刻的076会转变成一艘辅助航母,搭载无人战斗机和无人攻击机,在大型航母编队中扮演次级航母的角色,参与远洋海战,争夺空中和海上的控制权。
结语:多一点数量,质量也不会差,实用性强的多功能利器。
有人说076的舰载机不多,速度也慢,还没有斜角甲板,说它难堪作主力,但其实这样的指责呢,基本上是陷入了老套的“航母中心主义”坑里。
076的作用,从来不是去当个“迷你版福建舰”,而是以合理的成本和能力匹配,弥补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逐步走向“全球布局”之间的那个空档。
它并不想着让一艘船变得无敌,而是更注重整体系统中的灵活性和未来的扩展空间。
在和平日子里,它灵活应对海外撤侨、人道救援和反海盗任务;遇到紧要关头,它变成无人机空中力量的移动平台;一旦战火燃起,它就像航母的“帮手”以及“延伸线”。
四川舰的试航不过是个开端。展望未来十年,要是能打造出4到6艘076以及3艘以上航母的梯次搭配,那中国海军就真的拥有了“高端对抗”和“低端干预”两个层面的联合作战能力。
这一切都源自于对“主力舰”概念的全新理解——一艘舰可以应对三种不同的战场,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拆解任务,进行适配,成为台海、远洋和海外干预等多重场景下的统一作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