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债市下周怎么走?阳光预计行情可继续做多,资金面宽松成关键

发布日期:2025-11-22 02:25 点击次数:124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周末跟家里人去逛了趟山姆,本来是想补点生活用品,结果发现购物车里塞满了各种打折的冷冻食品和零食。

我老婆还开玩笑说,最近消费是不是降级了,以前都买新鲜的,现在怎么净囤这些保质期长的。

我当时没接话,脑子里却闪过一个念头:这不就是微观版的“风险偏好下降”么。

大家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在不确定性面前,囤积“确定性”是一种本能。

这周债市的大涨,其实就是宏观世界里上演的同一出戏。

十年国债收益率又往下走了几个BP,距离我之前念叨的那个心理关口越来越近。

很多人跑来问,这是不是新一轮牛市的冲锋号,能不能闭眼追。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觉得特别难回答。

因为这背后牵扯到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到底在为什么样的“好消息”而欢呼?

捋一捋这波上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甚至有些单薄。

一个是央妈那边传出风声,说要下场买卖国债。

另一个是周五公布的PMI数据,又一次低于了市场的预期,甚至低于了50的荣枯线。

翻译一下就是:经济的发动机好像有点凉,所以大家预期央行这位“家长”得出来多给点关怀,多放点水。

水多了,钱便宜了,债券的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你看,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小学生都能懂。

但这里面有个特别拧巴的地方,我称之为“投资者的认知失调”。

我们为债券账户里的浮盈而高兴,但这浮盈的基础,是宏观经济的“不及预期”。

换句话说,你的理财收益,建立在无数工厂订单减少、普通人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之上。

这笔账算下来,情绪上是撕裂的。

一边是金钱账上的盈利,让你窃喜;另一边是现实账上的寒意,让你担忧。

这种靠“坏消息”驱动的上涨,我们称之为“衰退式交易”,它的底色是悲观的。

我们把时间轴拉长看。

这一轮债券牛市,从后视镜里看,已经走了快三年了。

十年国债收益率从3%以上一路下行到现在的水平,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宏观主线:我们经济增长的旧范式正在经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告别。

过去那种靠信贷扩张、地产拉动、基建狂飙的模式,它的燃料正在耗尽。

当经济的潜在增速下一个台阶时,无风险利率的中枢也必然要跟着下移。

这才是这轮债券长牛最底层的驱动力,那些PMI数据、政策风声,都只是这个大趋势中的一个个小浪花。

所以,现在纠结于下周还能不能再涨几个BP,其实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更重要的问题是,当国债收益率已经压到如此低的水平时,我们买入它,到底是在买什么?

我们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金钱账。

假设十年国债收益率再下行10个BP,对于一个久期在9左右的十年国债,你能获得的资本利得大概是0.9%。

这个收益,说实话,已经有点鸡肋了。

市场的预期已经打得很满,继续往下的空间,得靠超预期的“坏消息”或者超预期的“大放水”来兑现,比如降息。

这种博弈,值博率在下降。

你等于是在赌后面会有更差的消息出来,或者央行直接掀桌子。

这已经不是投资,而是赌大小了。

第二笔,是情绪账。

持有债券,尤其是长久期国债,在这个阶段能给你提供巨大的“情绪价值”。

看着股票账户上蹿下跳,板块轮动快得像电风扇,而债基账户稳如老狗,每天给你贡献几块钱的饭钱,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品。

尤其是在一个共识趋于保守的时代,不亏钱、少折腾,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很多人配置债券,其实买的不是那2%点几的票息,而是这份“睡得着觉”的权利。

第三笔,是机会成本账。

当你把大量资金配置在收益率只有2%出头的资产上时,你放弃了什么?

你放弃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更高回报资产的机会。

当然,在当下这个“资产荒”的节点,似乎并没有什么“浓眉大眼”的高收益资产。

但市场是周期交替的。

当所有人都挤在一个角落里取暖时,往往意味着这个角落已经没有超额收益了,而那些被冷落的角落,可能正在孕育新的机会。

所以,重仓低收益率债券,本质上是在用一个极高的机会成本,去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都无法好转,市场都无法提供更好的投资标的。

这个赌注,其实非常大。

再说回央行买债这个事。

很多人简单将其等同于“中国版QE”,觉得大水漫灌要来了。

我觉得这个理解有点粗暴。

从历史上看,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更多是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一个举措。

它和QE那种“无上限印钞”有本质区别。

QE的目标是强行压低长端利率,刺激信贷和投资。

而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利率不够低,而是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企业和居民不愿意借钱,不是因为利息太高,而是因为找不到能稳定赚钱的项目。

所以,央行买债这个动作,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政策底线在这里,不会容忍流动性出现大的风险,长端利率的顶部也基本被锚定了。

这给债券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不意味着会立刻打开一个巨大的下行空间。

它更像是在一个区间内,把地板夯实了,但天花板并没有被捅破。

聊到我自己的配置。

这个也没啥保密的,我的大部分稳健仓位依然在债基里,主要是短债和中短债。

原因很简单,我不愿意为了多博取那一点点资本利得,去承担利率掉头向上的风险。

对于我来说,债券仓位的作用就是“财务安全垫”,它的首要任务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在当前这个位置,短久期债券提供了不错的票息,同时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小,回撤可控,情绪价值拉满。

至于长久期债券,我个人觉得它已经从一个配置品种,变成了一个交易品种。

如果你对利率的波动有很强的把握,那可以适度参与博弈。

但如果只是想安稳理财,那可能就有点“货不对板”了。

最近也总有人问,股市这么震荡,要不要把股票基金都换成债基。

这其实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你是想赚“企业增长的钱”,还是想赚“央行放水的钱”?

这两者在短期内可能是矛盾的,但长期看,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最终还是需要企业盈利增长来驱动资产价格。

债券的上涨终有尽头,因为利率不可能无限下降到零。

但优秀企业的盈利增长,理论上是没有天花板的。

所以,在大家狂欢于债市上涨的时候,我反而觉得需要多一分冷静。

算清楚自己赚的是什么钱,愿意承担什么样的风险,以及为了这份收益付出了什么样的机会成本。

投资到最后,其实都是在给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投票。

你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你的账户会给出最诚实的答案。

共勉共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