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就跟开盲盒一样,有人开出了堵在高速上的“八天乐”,有人开出了朋友圈摄影大赛一等奖,而股民们,开出的是对节后行情的“赛博意淫”。尤其这次,节前最后一天,央妈和A股的“监护人”证监会,跟商量好了一样,哐哐两锤子,砸下来一个1.1万亿的大红包和三道“免死金牌”。好像下一秒,K线图就要变成窜天猴,直接捅破平流层。
市场一片高潮,各种“主升浪”的说法已经跟不要钱一样满天飞。但魔鬼就藏在细节里,所有看起来是“送钱”的行为,背后都藏着一张价签。这波操作,与其说是开闸放水,不如说是水管工紧急维修,先把几个快爆的水管给堵上。
所谓1.1万亿的“活水”,听起来像是天降甘霖,但本质上,它更像是给一个快渴死的人先吊上一瓶生理盐水。你得先问一个问题,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送水?它不送会死吗?
答案是,真可能会出事。
你看,10月份本身就有8000亿的旧账要还,地方政府还要发债抽钱,再加上乱七八糟的金融工具也要落地,里外里一算,市场的抽水机功率比印钞机还大。如果不补水,节后第一天,市场利率就得给你表演一个原地起飞,到时候别说股市了,整个金融系统都得跟着抖三抖。所以央行这次的“买断式逆回购”,说白了就是一次精准外科手术,在失血点上提前按住,防止大出血。
它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定向滴灌”。“买断式”这三个字是关键,意思是央行暂时把银行手里的债券买过来,把现金给银行用三个月,到期你再给我买回去。这操作骚就骚在,既解决了市场的“钱荒”焦虑,又没让钱在金融圈里瞎转悠,而是逼着银行把钱往外贷,去干点正事。这就像你妈给了你一笔钱,但指定了必须用来交学费,而不是让你去会所瞎积薄发。
所以,别把这1.e+12亿当成冲进股市的“火箭燃料”,它首先是保证发动机别熄火的“润滑油”。它的核心作用,是稳住预期,告诉所有人:“别慌,锅里还有米,饿不死。”
稳住了钱袋子,证监会那边就开始搭台唱戏了。所谓三大利好,翻译过来就是三套组合拳,每一拳都打在市场的G点上。
第一招,叫“给长线资金发VIP卡”。修改IPO规则,让社保、公募这些“长钱”优先拿筹码,还把那些想钻空子套利的“假股东”的路给堵死了。这操作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就是改变赌场里的玩家结构。以前是散户和游资互砍,比谁跑得快;现在是请来一群长跑冠军,告诉他们别急,咱们玩的是价值投资。监管不希望市场是拳击比赛,上来就KO;它希望市场变成马拉松,大家比的是耐力。谁从中最赚钱?当然是那些能拿到VIP卡的机构,以及整个市场的稳定性。
第二招,叫“开小灶,喂偏饭”。什么2000亿专项再贷款,什么“AI+石化”,本质上都是产业政策的落地。监管拿着个大喇叭在喊:“钱往这边走!投科技,投制造,投国家需要的未来!” 这就像以前开饭馆,谁都能颠勺;现在不行了,官方指定“预制菜”赛道,给你补贴,给你流量,就差把饭喂到嘴里了。这种“快种快收”的模式,对于被点名的行业当然是天大的利好,但对于没被点名的,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吃肉。
第三招,是“打扫屋子再请客”。又是鼓励回购,又是搞“靶向问询”,目的就是把市场里那些“害群之马”给清出去。鼓励回购,是给好学生发奖状,告诉他们“你们股价跌了,自己可以买回来,我们给政策支持”;整治“蹭热点”,是把那些不好好学习、天天靠传纸条作弊的坏学生揪出来罚站。本质上,这是在提升资产质量,让一锅汤里别有那么多苍蝇。
你看,央行的钱是“维稳基金”,证监会的政策是“行为准则”。两边一合计,给市场的信号就特别清晰了:我们不希望你疯涨,但绝对不许你崩盘。我们给你划定了赛道,请在赛道里,文明地、有秩序地、结构性地涨。
那么问题来了,被划定的赛道里,哪几位是“天选之子”?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三张票:科技、顺周期、大金融。
第一,科技成长股。这货现在就是全村的希望。专项贷款指名道姓,产业政策C位出道,北向资金买得跟不要钱一样。这逻辑就像什么?就像你家孩子突然被市里选进了奥数集训队,不但学费全免,每天还给发牛奶鸡蛋。政策是集训队资格,资金是牛奶鸡蛋,业绩就是他自己的考试成绩。现在的情况是,资格有了,牛奶鸡蛋管够,就看10月份的三季报,这孩子是不是真能考出个好成绩来。如果业绩能跟上,那股价的弹性就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业绩拉了胯,那之前喂进去的牛奶鸡蛋,就都成了催肥的饲料。
第二,顺周期股。这板块之前一直挺憋屈,像个被PUA的老实人。现在国资委出来主持公道了,说“不许内卷”,要搞“价值回归”。这是啥意思?意思就是让那些占据产业链上游、掌握着矿和资源的“老大哥”们,别再互相压价打得头破血流了,都给我把利润搞上去。这事儿听着耳熟吗?对,就是供给侧改革2.0。再加上全球经济有复苏迹象,基建也要开工。老实人突然被告知,你不是没人爱,你只是价值被低估了。这戴维斯双击的剧本,就问你香不香。
第三,大金融,尤其是券商。这帮兄弟就是典型的“行情来了我先上,行情没了我也死得快”的“渣男”体质。央行放水,他们直接受益,因为不缺钱了。市场活跃度爆表,成交量大得吓人,他们的经纪和投行业务就像开了印钞机。他们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而券商这份报告,直接跟市场的心电图挂钩,市场一抢救,他们就容光焕发。现在市场不缺钱,政策又在鼓励交易,券商的业绩预期自然就上来了。更别提那低到尘埃里的估值,简直是在脸上写着“求修复”。
但是,别上头。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主升浪不是电梯,按个按钮就能直达顶楼,它更像是在火山口冲浪,刺激是真刺激,一个浪打翻了,变成熟人也是分分钟的事。
至少有三个坑,你得睁大眼睛看清楚。
第一个坑,叫“估值天花板”。很多科技股在三季度的狂飙突进中,已经把未来一两年的业绩都预支了。股价炒的是预期,但预期总有兑现的一天。这就好比你贷款买了个包,在朋友面前风光了一个月,但下个月的账单会准时告诉你,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一旦三季报不及预期,或者有大资金获利了结,那踩踏事故可不是开玩笑的。
第二个坑,叫“消费K型分化”。假期数据是好看,旅游人次、消费金额都创了新高。但这繁荣是“不均匀”的。有人在环球影城排队,有人在老家县城吃席。高端白酒卖不动,价格倒挂,说明有钱人的消费也开始谨慎了。这种结构性的分化,会导致很多消费产业链的逻辑被证伪,你以为的“困境反转”,可能只是“回光返照”。
第三个坑,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全球地缘政治这把火还没熄,大宗商品价格就跟过山车一样。美股站在历史高位上瑟瑟发抖,像个走钢丝的醉汉,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是往前走,还是直接掉下去。蝴蝶效应这东西,在金融市场里,威力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所以,10月的剧本大概率是:指数搭台,板块唱戏。全面牛市是痴人说梦,结构性机会才是现实。央行和证监会联手,已经把牌桌布置好了,把规则也讲清楚了,甚至还给你暗示了哪几手牌比较好。
怎么玩?别再梭哈了,那是赌徒干的事。监管都教你了,“七成底仓不动,三成灵活切换”。把大部分子弹放在政策明确支持、逻辑最硬的赛道上,比如科技里的半导体设备和AI应用,顺周期里的稀土贵金属。然后用小部分仓位,去跟着市场的节奏做轮动。
盯住几个信号:沪指能不能放量站稳3900点,这决定了场外资金的信心;北向资金是不是还在持续流入,这代表了“聪明钱”的态度;以及最重要的,三季报到底能不能验证那些被吹上天的业绩。
说到底,1.1万亿给的是胆量,三大利好给的是方向。但路,终究要自己走。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看,这次的“双节大礼包”不是一张必中的彩票,而是一张画好了重点的考卷。
开卷考试,你要是还能抄错了,那可就真赖不着别人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