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能想象一条“断头路”竟然成为一个小社区里长达五年的执念吗?这并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社会现象。在湖北襄阳市樊城区清河口小学附近,旭东路延长线成为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日复一日的“烦心事”。车流如梭、绕行困难,带来的不仅是安全隐患,还有一次次上访未果的失望。当我们以为,一条短短的路还不足以掀起大的波澜时,却惊讶地发现,这小小“断头路”连着的不只是地块,而是一整个社区的心。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到底是什么让解决这条路变得如此困难?而这背后,又藏着怎样复杂的博弈?
【第一高潮】
说到旭东路延长线的争议,那可谓针尖对麦芒。家长们以“孩子安全”为由呼吁修路,认为绕行繁忙的沿江大道不仅费时还危险,无论刮风下雨都忧心忡忡。而另一方面,流动商贩认为他们有权利在“断头路”上继续摆摊,一旦修路,就意味着他们得另谋生路。再者,从街道办到多部门协作,牵涉住建、教育、城管甚至产权单位,大家的意见也未必一致。拆迁难、协调难、资源盘活难,层层问题让这条小路成为了“大麻烦”。就连一位家长代表说,“我们都说了五年了,政府却总是说‘在协调’,这协调到底是为了什么?”——问题悬而未决,似乎无解。
【发展过程】
事情的变化还得从今年樊城区推出的“三级书记大接访”行动说起。这个“接访”活动有些特殊,它不再停留在办公室里听取汇报,而是让区委书记、街道书记乃至社区书记走出舒适圈,面对面和群众说话。4月28日的接访日,罗文涛如约而来,也带出了老问题:清河口小学周边交通安全隐患严重,亟待解决断头路问题。区委书记郭方芳当场承诺:“一定竭尽全力协调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做到!”这话可谓掷地有声,但家长们真的信吗?罗文涛则是毫不客气地回应:“你们要真能说到做到,我就再也不上访。”一场“行动派”与“疑问派”的博弈,由此拉开帷幕。
调研、沟通开始进入快车道。清河口街道组织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等实地查看,并召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协调会。“不仅要修通,还得装路灯和监控”、“建设过程中不能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商贩怎么办?”如此种种问题纷至沓来。正如街道党工委书记廖国云所说:“要想让群众满意,需要动脑子,更需要动真格。”而在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传递的正是政府部门转变作风的努力。
【第一低潮】
那么,问题解决了吗?看似平静的表面实则暗藏波涛。施工前期的调研显示,这条小路的产权复杂,涉及多个单位的利益分割。街道办虽取得了产权单位的使用权,却无力完全规整流动商贩的利益。这些商贩已在断头路“扎根”多年,对清河口小学区域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学生家长,这里成了他们固定的“饭碗”。一位商贩大姐质问街道办人员:“你们口口声声说要让我们搬到菜场夜市去,可那边摊位费高,谁负责?”此外,如何确保施工中的环保问题也成了一个棘手难题。一个家长代表甚至直言:“对项目的期待当然有,但我们对能否真正交付也很怀疑。”
与此同时,家长们心中的不满情绪仍然挥之不去。他们认为,5年的拖沓说到底是政府部门“懒政”的表现。隔岸观火的旁观者则不乏冷嘲热讽:“一条延长线居然要聊这么久,樊城区是不是该换个镇长了?”大众的批评铺天盖地,而这条路的未来仍摇摇晃晃。
【第二高潮】
5月中旬,施工正式启动。一时间,工地成了火力交锋点。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资源,这个创新思路让问题有了突破口。街道办工作人员全员上阵,昼夜不休,去菜场夜市帮商贩们搬货,与产权单位反复协商,力争公共利益最大化。出乎意料的是,这段施工几乎是一场“速战速决”。短短半个月,流动商贩搬迁安置妥当,路灯和监控设备也同步到位。更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团队采用了环保措施——例如配备雾炮车,持续洒水喷淋,控制扬尘。这些细节不仅赢回了部分群众的信任,也成为罗文涛等家长们口中“说到做到”的验证时刻。
这个进程确实让不少人感叹,但也颠覆了此前“无能拖沓”的刻板印象。结果出乎意料,问题迎刃而解。廖书记收到罗文涛的短信:“路打通了,我说话算话,再也不上访了!”简单一句话,却是多年矛盾终于化解的一声叹息。
【第二低潮】
然而,事情真的就此平息了吗?其实不然。这条路虽然通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难题又摆到了街道办眼前——清河口小学周边路段开放后,交通流量激增,周边居民担心通行噪音扰民;而一些商贩适应新环境后对夜市摊位费表示不满。不仅如此,部分家长还对非机动车道的封闭性提出质疑,认为修建更宽敞的通行道才是长久之计。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又浮现出来。正如廖国云所言,“工作从来都是不断去适应新的挑战,没有终点。”如何让利益相关方继续协调,如何让群众满意,依然是接下来做实基层工作的考验。
【写在最后】
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一个社区的“小新闻”,有什么好大书特书的?但绕行于断头路的,是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安全,是普通商贩的生计。信访问题的解决绝不是一个单点,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治理命题。政府部门能在复杂利益关系中协调出一个解决方案,当然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应该问:为什么一个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只靠一次接访活动就解决了?是问题本身不够复杂,还是此前的工作效率需要再“提速”?或许,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小编想问】
政府部门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群众支持,但群众的支持何尝不是对政府行动力的投票?今天我们看到一条断头路的打通,但明天是否会出现更多的“断头问题”呢?问题解决速度会不会再次回到拖沓老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