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那边忙着在兵棋推演的沙盘上计算航母沉没的账单,而俄罗斯人则在乌克兰的烂泥地里,用血写下了另一份截然不同的教训。这两拨人,目光却诡异地同时聚焦到了台海,仿佛在看一场尚未开演的大戏,手里的剧本却截然相反。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2023年1月发布的那份报告,与其说是分析,不如说是一份打印精美的价格表。他们推演了24遍,每一次都像是在反复确认这笔生意的成本。结论很简单:美军下场,台湾地区或许能勉强撑住,但所有人都会输个精光。解放军数万士兵倒在滩头,海军舰队折损过半;美军自己也得赔上两艘航母,几百架飞机报销。台湾地区呢?直接回到石器时代,经济归零,基础设施稀巴烂。
报告的作者们用数据冷静地描绘了一幅地狱景象,大陆的导弹洗地,第一波就能敲掉岛上大部分机场和港口。但他们也留了个尾巴,说后续的两栖登陆会因为天气和反击而陷入麻烦,听起来就像是诺曼底登陆的现代翻版。这份账单的可怕之处还在于经济,全球六成多的芯片产能瞬间蒸发,苹果、英特尔这些巨头的老板们恐怕得哭出声来。本质上,这份报告是在对北京喊话:别冲动,代价你付不起。
俄罗斯《军事评论》的声音则完全是另一个调子。他们在2022年11月的一篇文章里,几乎是拍着胸脯说,解放军动手,表现绝对会比俄军在乌克兰强。这话听着有点自嘲,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观察的判断。俄罗斯人反思自己开战初期的情报失误、后勤拉胯、精确制导武器不够用的窘境,然后回头一看,发现这些坑,解放军早就一个个填平了。
比如后勤,渡海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补给船队随时能到,根本不会出现俄军那种绵延上千公里的补给线被频频偷袭的惨状。再看装备,俄军黑海舰队捉襟见肘,而解放军的075、071型两栖舰艇跟下饺子似的,一次就能投送一个师团的兵力。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母组成的编队,更是俄海军想都不敢想的豪华配置。他们觉得,解放-军盯着乌克兰战场,把俄军踩过的雷全都标记了出来,从无人机的运用到城市巷战的残酷性,都学到了。
乌克兰的战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海可能的模样,却又处处不同。乌克兰是平原,坦克可以长驱直入;台湾是岛屿,多山地,每年还有台风季那几个月的登陆窗口期。俄军打的是陆战,而解放军首先要打的是一场复杂的海空一体战。美智库推演里,美日澳的干预会让冲突迅速升级为整个西太平洋的混战,这规模远非乌克兰可比。
更有意思的是那条看不见的围堵链条。美国在俄乌冲突里把盟友玩得团团转,上千项制裁,冻结资产,拉着整个欧盟下水。他们也想在亚太复制这套玩法,搞印太经济框架,拉拢日韩澳。可人心隔肚皮,2024年日本对华贸易额依旧庞大,欧洲则被能源危机搞得焦头烂额,哪有余力来管亚洲的事。俄罗斯媒体的报道里,充满了对这种盟友体系的嘲讽,说到底,谁会为了别人家的事,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所以,未来会怎样?或许不会有那种沙盘推演里天崩地裂的大决战。乌克兰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很容易拖成一场消耗战,比拼的是谁的血更厚,谁的家底更殷实。中国大陆手握三万亿外汇储备,经济韧性也远非俄罗斯可比。也许,真正的博弈,早已在那些报告的字里行间,在媒体的隔空喊话中,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只是不知道,当所有人都在参照别人的剧本时,最后上演的,会是一出什么样的戏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