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台北的马场町处决地,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被执行了死刑。
后来,有人把这事儿给拍了下来,直接拿到了老蒋面前。老蒋下了死命令,说一定要找到尸体才行!从这就能看出老蒋有多生气和痛恨。
真没想到,前一天还是老蒋最为倚重的心腹大将,结果第二天就被老蒋亲手送上了绝路。
1973年,在毛主席点头同意后,周总理给了这位国军将领革命烈士的称号。
老蒋为啥要对自己的得力手下下手呢?这位国军大佬到底是谁呀?
【天之骄子】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吴大石头的人的事儿。
他来自福建一个穷困的小山村。因为时代的动荡,吴石从小就心里憋着股劲儿,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乱世里的大英雄,拯救国家脱离苦难。
十七岁那年,吴石和好朋友吴仲禧一块儿决定去当兵。他们先是加入了北伐学生军,后来又一起考上了保定那所培养军官的学校。
在学校读书那会儿,吴石和白崇禧是同班同学,他们在那段时间里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白崇禧性格高傲,不过他却对吴石赞赏有加。说到底,还是因为吴石实在太出色了。
那时候军官学校总共有十二门课程,吴石每门都是第一名,大家要么叫他“保定军校的头名状元”,要么就叫他“全能十二杰”。
之后,学校为了让吴石有更好的发展,安排他到日本深造。吴石在日本炮兵学校和陆军大学都念过书,并且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
不光是普通同学,就连像白崇禧这样成绩特别好的尖子生,也都争着想和吴石成为朋友。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瞧出来,吴石以后肯定会是个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威风凛凛的出色人物。
说白了,那时候的吴石,在大家看来就是个前途一片光明、让人羡慕的幸运儿。
短暂的备受追捧让吴石有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大展身手,把心中的大志向都实现了。
可他这时候根本没想到,真实世界跟学校生活差别老大了,以后等着他的,不是他以为的那幅美好画面,而是一个大坑。
吴石在日本学完东西回国后,很自然地就成了国民党的一员,从此踏上了当兵的路。
吴石本事大,干工作特别出色。没多久,他就入了老蒋的眼。
武汉大战那会儿,蒋介石差不多每周都要找吴石聊聊天。他俩见面的次数,比蒋介石和陈诚碰头的还要多。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瞧出来,老蒋是铁了心要提拔吴石的。
吴石心里头底气十足,相信自己迟早会被老蒋委以重任,成为国民党里的一名重要干将。
不过,世事难料,真是充满反转。吴石的升职梦最终还是毁在了老蒋的怀疑上。
1940年的时候,吴石在桂南那场大战里,给了日军狠狠一击,帮国民党拿下了一场难得的胜仗。
在这次战斗中,他意外碰到了老朋友白崇禧,两人配合得非常顺利。
【出现裂痕】
这时候的白崇禧已经是桂军的副统帅,等到全国上下团结起来抗日,桂军才被合并进国民党的军队里。
不过在那之前,桂军和国民党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白崇禧也多次和李宗仁、孙科他们联手,想把蒋介石赶下台。那时候的蒋桂大战,可真是闹得满城风雨。
所以,蒋介石心里一直对白崇禧有所防备。就算他们两家的军队联手了,蒋介石还是把桂军当成心头大患,总想找机会把他们解决掉。
但吴石没察觉其中的复杂内情,他心里只有抗日这一件事。在他看来,白崇禧既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又是及时给予帮助的老战友。
所以,他很爽快地跟白崇禧联手了。多亏了白崇禧的引荐,吴石当上了抗战第四战区的参谋长,是个中将,而这个战区其实就归桂军管。
在老蒋看来,吴石这举动就像是背叛了。所以从那时候起,老蒋就开始对吴石冷淡,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他了。
吴石察觉到了老蒋的不同,可他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忠诚”,好让自己的形象在老蒋心里有所好转。
吴石没选择那么做,一来是因为他本性就不爱拍马屁,二来是他相信实力最终能说话,等以后他打败了日军,蒋介石自然会重新提拔他。
说实话,吴石可真是有点天真无邪啊。
老蒋这人只看关系不看才能,只要你不是他的心腹,或者以前让他猜疑过,哪怕你打仗再厉害,他也不会提拔你。
但要是你是他亲手培养的人,就算你肚子里没几滴墨水,在政治上也没啥大作为,老蒋还是会一直器重你,就像刘峙那样。
吴石就是属于那种情况,就说他和白崇禧走得太近这一点,就足以让蒋介石记恨他一辈子了,想要重新获得他的信任,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1944年,日军大规模攻打湘桂地区,吴石接到命令去阻挡敌人。但因为敌我人数相差太大,国民党军队很快伤亡很多,士兵们开始乱作一团,有逃跑的迹象。
关键时刻,吴石不断给老蒋拍电报,求他快点派人帮忙。可老蒋心里盘算着借日本人的手来打压桂军,从开打一直到湘桂失守,他愣是一个兵都没派。
最终,吴石不得已选择了舍弃部分物资,全力带领大家保护老百姓撤离。可前方有敌机不停投弹,后面又有日军步兵紧追不舍,导致许多老百姓在逃难路上不幸丧生。
吴石事后常常想起那个画面,他难过地反复提及,桂黔公路上那片刺眼的血红,他一辈子都铭记在心。
那些枪声、老百姓的呼喊声和孩子们的哭泣声,一直在他耳边回响,很长时间都没法消失。
从那以后,吴石心里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一点点动摇了。他以前总是认为国民党会是最终的“赢家”。
然而,这么多年东奔西走后,他发现的只是国民党给老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苦难。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一直跟着老蒋这条路,到底对不对呢?
正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个没想到的人会场了,而且这个人让他的后半辈子都变了样。
【弃暗投明】
这个人其实是吴石的老朋友兼同乡,名叫吴仲禧。
他俩考上保定军官学校后,慢慢就走散了。不过说来也巧,最后两人都不知不觉地进了国民党。
起初,他们俩都死心塌地地支持老蒋的观点和想法,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
日本军队攻打中国后,蒋介石说了句奇怪的话,叫“要对外打仗,先得把家里摆平”,吴仲禧是头一个站出来不同意的。
从那以后,他就加入了共产党,当上了一名秘密工作者,开始负责收集情报。
那时候,吴石一直紧跟着老蒋。虽说起初吴石也有心抗日,但他最终还是决定站在老蒋这边,打算先把内战“摆平”,然后再一门心思打日本鬼子。
那时候,他为了更好了解我们党,特地去找来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认真研读了一番。
看过一遍之后,吴石觉得真是太厉害了,他心里特别佩服毛主席的深远眼光和巧妙计谋,就是从这时候起,他对我党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
西安事变发生后,他一直在使劲儿帮我党。慢慢地,他对老蒋越来越失望,也开始觉得,好像只有我党才能带着国家走向好日子。
有一次,他竟然在毛人凤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国民党要是还能存在,那真是没天理了。”
藏在国民党里面的吴仲禧察觉到了吴石心思的转变,就赶紧趁这个机会,不停地劝说他,想让他改变主意。
经过吴仲禧和其他秘密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吴石最终站到了我们党这一边。
跟我们党搭上线后,吴石就一直不停地给我们党传来关键的消息。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吴仲禧打算亲自跑到国民党的徐州指挥中心,去实地摸摸敌人的底细,好掌握些确切消息。
吴石为了确保任务不出差错,特地给徐州参谋长李树正写了封信,让他在平日里多留意和照顾吴仲禧。
李树正曾经是吴石的学生,对吴石提出的要求总是满口答应。吴仲禧抵达徐州后,李树正亲自领着他,在总部机要室里转了一圈。
吴仲禧瞅准机会,摸清了国民党的主要安排,接着他就说要去南京看病,悄悄把得到的消息传给了上海的地下党。
还没等到淮海战役正式开始,我军就已经提前摸清了敌人的整体作战计划。
之后,吴石为解放军的一次次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49年,吴石又一次面临了一个重大选择。
【英勇就义】
那时候,组织上想让吴石待在大陆,去解放区那边躲一躲。
可就在这时,老蒋给吴石送来了个新任务,让他当上“国民党国防部的二把手参谋次长”,还催着他赶紧去台北上任呢。
吴石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台北继续隐藏身份。可吴仲禧觉得这样太冒险了,拼命劝他不要去。
可吴石却道:“我下定决心的时刻来得太迟了,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太少了。既然眼下还有机会,那自己冒点险也无所谓了。”
后来,因为吴石很坚持,组织上便答应让他和何遂等其他秘密工作者一块儿前往台北。
在台北的时候,吴石和女党员朱枫合作得很好,他们悄悄地把国民党的情报从香港带回了大陆。
那时候,有几份重要的机密文件被直接呈递给了毛主席看。
听说这是一位国军将领和一位女革命者共同努力带回来的后,主席对负责的同志说:“记得给他们好好表彰一下!”
国民党一次次行动落空后,老蒋心里开始对身边的人嘀咕起来,接着他就偷偷让毛人凤加强内部清查。
没过多久,他们就揪出了负责秘密任务的蔡孝乾。蔡孝乾没能扛住残酷的审讯,最终招供了十多个参与秘密工作的人,吴石也在其中。
老蒋得知这事儿后,又惊又气。
他觉得自己对吴石已经挺不错的了,尽管以前有那么一阵子对吴石不太搭理。
不过现在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不愉快,又让吴石回来工作了,而且还给了他“国防部长”的职位,这足以看出他的宽容。
那吴石呢?他非但没半点“感激”的意思,反倒一直瞒着他,这让老蒋觉得实在没法宽恕。
一气之下,蒋介石给吴石判了“死刑”,还让人拍照存档,就是要确保“亲眼见到尸体”。
吴石在监狱里被狠狠地折磨了一番,可他硬是一声没吭,半点求饶的意思都没有。
他毅然决然走向死亡的样子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心里都犯嘀咕,不知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吴石面对死神时如此坦然无惧。
吴石去世后,国民党当晚就搜了他的家。让大家惊讶的是,这位“国防部长”家里的财产,仅仅只有一根金条。
他们忍不住嘀咕:做到这么大的官位,竟然这么不值得!
1973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点头同意后,吴石被认定为英雄烈士。
吴石同志真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豪杰,他没被国民党那种奢侈享乐的日子迷住眼,也没向老蒋许下的高官大位低头。
在最危急的关头,他选择了正义之路,从那以后,他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党做事,不怕艰险,甚至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