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A 股:做好准备吧!种种迹象表明,大 A 行情已经不太对劲了

发布日期:2025-07-30 11:25 点击次数:190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一、指数涨得越欢,散户越像 “局外人”

先看个扎心的数据:最近一个月,沪指涨了 4.33%,深成指涨了 6.72%,创业板更是涨了 8.69%,看着挺热闹。

但如果你去翻个股走势,会发现超过 60% 的股票涨幅没跑赢沪指,还有近 30% 的股票在偷偷跌。

这不是偶然。

现在的行情,根本不是 “普涨”,而是 “机构抱团拉指数,散户在旁边鼓掌”。

你看那些涨得猛的,不是中字头的大块头,就是半导体、AI 这些机构重仓的板块。

就拿半导体来说,最近突然放量上涨,科创 50 跟着冲,可背后是机构资金在里面来回倒腾 —— 北方华创这类龙头一天能被买进去几亿,而散户爱买的中小盘科技股,该跌还是跌。

更有意思的是成交量。

最近每天成交都在 1.8 万亿左右,看着资金很活跃,可仔细拆开来,一半是机构对倒,另一半是散户追涨杀跌。

有个数据能说明问题:上半年证券印花税涨了 54%,说明交易多了,但散户账户盈利的比例反而比去年低。

说白了,大家都在 “给市场交手续费”,真正赚到钱的没几个。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在的 A 股早就不是散户能说了算的市场了。

以前是散户追热点带节奏,现在是汇金、外资这些 “巨无霸” 控盘 —— 他们买权重股拉指数,既能稳住市场,又能悄悄出货,散户跟着指数跑,最后只能接盘。

二、板块轮动比翻书还快,背后全是 “套路”

最近的板块轮动,能把人逼疯。

前几天雅江水电概念突然爆火,中国电建连着涨停,散户刚追进去,转头资金就跑到半导体;

半导体还没捂热,又有人说 “反内卷” 政策要发力,煤炭、钢铁又被拉起来。

这哪是正常轮动?

摆明是机构在 “割韭菜”。

就拿 “反内卷” 来说,政策确实提了要打击低价竞争,但你去看那些涨得猛的煤炭股,库存还堆在仓库里,需求根本没起来。

说白了,就是机构借个由头拉股价,等散户接盘就跑。

还有 AI 板块,最近借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又炒了一波。

但你去看业绩,除了少数几家有真订单的,多数公司连 AI 相关的营收都没有。

有个段子说得好:“现在的 AI 股,就像几年前的区块链,只要名字里带‘科技’,就能被炒上天” 可散户不管这些,看到 “涨停” 就往里冲,结果就是套在高位。

为什么机构敢这么玩?

因为他们摸透了散户的心理 —— 总觉得 “下一个板块能赚钱”。

但实际上,轮动越快,散户越难跟上。

你刚从这个板块割肉,资金就去了那个板块,等你追过去,资金又跑了,最后钱没赚到,手续费交了不少。

三、政策暖风不停吹,市场却在 “打太极”

最近政策面其实挺给力的:国资委让国企搞科技创新,别打价格战;

证监会查了几家信披违规的公司,说要 “巩固市场稳定”;

广东的银行保险还搞了自律公约,不让乱打价格战。

按理说这些都是利好,市场该好好涨一波。

可实际呢?

国企股就涨了两天,然后又跌回去了;

被查的公司股价倒是跌得快,但其他公司该怎么跌还怎么跌。

比如家长给孩子塞糖,孩子拿着糖却不开心 —— 因为大家知道,这些政策只能稳住当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在哪?

企业盈利没跟上。

就拿国企来说,上半年增加值 3.7 万亿,看着不少,但研发投入才 2700 亿,还不到增加值的 7%。

钱没花在刀刃上,光靠政策喊

口号,股价怎么能长久涨?

再看中小企业,订单少、成本高,就算政策说 “支持”,没利润支撑,股价也涨不起来。

所以现在的市场,对政策有点 “免疫” 了。

不是政策不好,而是大家更看重 “真金白银”—— 企业赚了多少钱,订单多了多少,这些才是根本。

可现在这些数据还没起来,政策吹得越猛,大家越觉得 “心虚”,行情自然就拧巴。

最后总结

说大 A 行情 “不对劲”,不是说要跌了,而是说现在的玩法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是 “指数涨,个股跟着涨”,现在是 “指数涨,少数股涨,多数股陪跑”;

以前是 “政策出利好,大家一起冲”,现在是 “政策出利好,机构先跑,散户接盘”。

但你要是问我对 A 股有没有信心,我还是看涨。

为什么?

因为大方向没变 —— 经济在慢慢恢复,政策在托底,外资也在偷偷买中国资产。

只是这种 “涨”,不再是散户能轻松赚到钱的 “普涨”,而是 “机构主导的结构性上涨”。

接下来的行情,可能会更 “别扭”:指数慢慢涨,板块来回跳,散户看着热闹却难赚钱。

但这就是 A 股的新阶段 —— 如果你能沉住气,别追热点,盯着那些有真业绩、机构偷偷买的板块,总能等到机会。

要是总想着 “快进快出赚大钱”,最后可能真成了 “局外人”。

A 股从来不是 “提款机”,而是 “认知的试金石”。

现在行情不对劲,恰恰是在提醒大家:别用老眼光看市场,该换思路了。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