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英皇166亿债务压顶 杨受成三张底牌救急 谢霆锋容祖儿力挺

发布日期:2025-07-21 09:35 点击次数:121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2025年7月7日,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英皇大厦前,容祖儿踩着高跟鞋走进活动现场时,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看的财经新闻。

当记者话筒递到她面前,这位从18岁就在英皇打拼的“一姐”突然被问到老板杨受成那166亿港元债务。

她稍微愣了下神,随即露出招牌式笑容:“杨生说问题不大,我们照常工作。”

这轻描淡写的回应背后,藏着香港老牌企业转型的真实故事。

在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普通白领们最近茶水间里聊得最多的就是英皇欠债的事。

有人说:“166亿?这得卖多少栋楼才能还清啊!”

也有人嘀咕:“谢霆锋不是刚开演唱会吗?公司是不是不行了?”

其实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翻开英皇国际的财报,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账上现金只有6.39亿港元,而短期债务高达166亿港元,这就像普通家庭月薪1万却要还100万的房贷,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仔细想想,杨受成可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机。

1983年公司欠下3.2亿港元时,这个21岁的小伙子带着全部家当飞往中东,硬是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和外汇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如今虽然债务规模大了几十倍,但杨老板手里还有三张底牌:个人140亿港元资产、谢霆锋等艺人的吸金能力,以及香港核心地段的物业。

就像家里长辈常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最近几个月,英皇开始频繁处理资产。

中环那栋价值19亿港元的商厦刚降价30%就找到买家,铜锣湾的商铺从2.4亿跌到不足1亿还在挂牌。

这些操作就像老一辈人说的“割肉止损”,虽然心疼但能保命。

更让人意外的是,79岁的杨受成亲自出马和银行谈判,这种“跑码头”的韧劲,正是当年他在九龙城寨做钟表生意时练就的本事。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公司危机带来的不只是工作压力。

在尖沙咀的英皇钟表珠宝店,销售员阿珍告诉记者:“最近进货量少了,但老板给老员工都发了补贴。”

这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做法,让很多老员工想起90年代公司挺过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情景。

就连容祖儿这样的顶流,也主动提出不涨分成比例,和公司共渡难关。

不过年轻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旺角做直播的小林说:“现在哪个公司没点债务?关键要看怎么转型。”

这话有一定道理。

翻开英皇的账本,娱乐产业只占集团收入的5-10%,大部分钱都砸在地产业务上。

就像家里开餐馆的老板突然投资房地产,遇到市场波动难免手忙脚乱。

但换个角度想,英皇手里那些黄金地段物业,只要熬过这波低谷,说不定还能升值。

说到转型,谢霆锋最近的动作值得玩味。

时隔20年重启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不说,还把舞台搬到短视频平台。

有业内人士算过账:每场线上直播能吸引500万观众,相当于免费做了场价值千万的广告。

这种“老树发新芽”的思路,或许能给传统娱乐公司指条明路。

就像街坊们说的:“不能光守着老招牌,得学会用手机做生意。”

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企业兴衰就像天气变化一样平常。

十年前郑裕彤家族的长孙接手新世界,七年亏掉720亿港元;四年前邓成波家族破产后,家族信托基金至今还在处理债务。

相比之下,英皇的166亿债务虽然吓人,但杨受成手里还有翻盘的筹码。

就像住在筲箕湾的陈伯说的:“当年雷曼兄弟那么大公司都倒过,现在不也慢慢恢复了吗?”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场危机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娱乐消费。

有追星族担心:“谢霆锋会不会不拍戏了?”

但仔细想想,谢霆锋在内地投资的锋味实验室今年销售额破亿,容祖儿开发的国风珠宝三个月卖出20万件,这说明艺人早就不单靠公司吃饭。

就像街边奶茶店老板娘说的:“现在年轻人哪有固定工作?多几条路走更稳当。”

站在中环交易广场的落地窗前,看着往来的人群,突然明白香港企业的生存哲学:既要像老字号茶楼那样守住招牌,又要像茶餐厅推陈出新。

英皇这次遇到的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就像杨受成当年从钟表行转型地产,每次危机都是一次蜕变。

虽然过程艰难,但只要保持那份“敢闯敢拼”的香港精神,谁又能断言这不是新的起点呢?

最近路过铜锣湾,发现英皇旗下的影院悄悄上了新片预告。

海报上印着熟悉的明星笑脸,让人想起那些年全家一起看电影的美好时光。

或许正如容祖儿在采访中说的:“困难总会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路上。”

这座城市的魅力,不就在于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吗?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