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销量下滑、利润缩水!比亚迪被“价格战”背刺了

发布日期:2025-11-23 03:46 点击次数:55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撰文|观车君

比亚迪的“长期主义”面临市场考验。

10月30日晚间,比亚迪披露2025年三季度财报: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 78.23 亿元,同比降32.60%;扣非后净利润68.91亿元,跌幅扩大至36.65%。

把时间线拉长到前三季度,比亚迪归母净利润233.3 亿元,同比降7.55%、扣非后净利润204.9 亿元,同比降11.65%。

东方财富统计数据里观车君看到,这是比亚迪近4年来首次出现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01

利润去哪了?

细看财报,比亚迪三季度利润的大幅缩水,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主要是三把“刀子”在发挥作用,同时,一把“伞”提供了些许庇护。

第一把刀:价格战的“反噬之刀”

这是最直接、最凶狠的一刀。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已从蓝海彻底杀成红海。当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价格成为了最原始的武器。作为市占率第一的龙头,比亚迪首当其冲。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国金证券的测算,比亚迪第三季度的单车平均售价仅为13.7万元,同比下滑1.5%。别小看这区区1.5%,在百万辆级的规模效应下,它对毛利的侵蚀是致命的。

更严峻的是“剪刀差”现象:前三季度,比亚迪营收增长12.75%,而营业成本却增长了14.76%。这意味着比亚迪陷入了“卖得越多,成本压力越大,单车利润越薄”的增长陷阱。

第二把刀:战略投入的“沉重之刀”

这第二把刀,是比亚迪主动选择的“负重”。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费用高达437.48亿元,同比增长31.30%,平均每天烧掉1.6个亿。这笔巨资流向了哪里?无疑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高阶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领域。

这笔投入值得尊敬,但它无疑是拖累当期利润的“罪魁”之一。这是一种典型的“长期主义”抉择:用今天的利润,换取明天的话事权。 这更像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未来的技术壁垒能够带来远超今日投入的垄断性利润。

第三把刀:市场需求的“降温之刀”

销量的疲软,是捅向利润的第三刀。细看月度数据,7月、8月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速已几乎归零(0.56%、0.15%),9月销量首次转负,同比下降5.52%,10月降幅更是扩大至12.13%。

当依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逻辑便开始动摇,过去那个“闭着眼睛也能增长”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一把“伞”:财务技巧与外部输血

在风雨中,比亚迪也并非毫无遮挡。受益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公司前三季度录得汇兑收益,导致财务费用为-29.36亿元,这为利润表提供了高达数十亿的缓冲。

此外,前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2.61亿元,这部分“输血”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报表。

02

从“黄金”到“白银”

“黄金时代”的特征是高速增长和丰厚的利润,而“白银时代”则意味着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和盈利困难。

在观车君看来,比亚迪正站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它未来的出路,不再是简单的“多卖车”,而必须在四个维度上有所突破。

其一,全球化加速。

国内市场的内卷已是既定事实,出海成为了所有中国车企的必答题。

比亚迪需要将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体系化能力,快速复制到欧洲、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

其二,品牌高端化:逃离“成本洼地”。

品牌高端化的成功,意味着更高的定价权和毛利率,这是摆脱“增收不增利”困局最直接的路径。未来的竞争,是品牌心智的竞争。

其三,技术壁垒化:让“烧钱”看见回报。

每天1.6亿的研发投入,不能永远只停留在财报的“费用”栏。比亚迪需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上“人无我有”的极致体验和成本上“人有我优”的绝对优势。

其四,管理精细化:向内部要利润。

在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销售费用控制等每一个环节追求极致效率。从一家“销售驱动”的公司,进化为一架“运营驱动”的精密机器。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各种渠道的公开披露,特此说明并致谢!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为杠杆观车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