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程鑫和张真源要落户北京的消息一出来,网上直接炸开了锅。
这事儿可把不少网友气得够呛,有人直接开喷:"明星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连北京户口都要抢?给普通人留条活路行不行!"更有人阴阳怪气地说:"这年头当明星就是好啊,啥好事都能轮上。"
要说这事儿为啥闹这么大,还得从北京市密云区人社局最近公示的那份名单说起。2025年"非京生源毕业生"拟引进人员名单里,时代少年团这两位成员的名字赫然在列。公示一出,立马引发轩然大波。有粉丝欢呼雀跃,觉得自家偶像真给力;更多人则是愤愤不平,觉得明星这是在抢普通人的资源。
其实仔细看看政策就明白了,人家走的可不是什么"人才引进"的特殊通道,就是普通的"非京生源毕业生引进"。按照北京市人社局2021年出台的文件,只要用人单位是重点扶持产业,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就能申请引进毕业生。时代峰峻这家公司刚好卡着线,注册资金正好1000万,员工98人,完全符合条件。
更关键的是政策里有一条特别规定:文化行业的编剧、导演、演员这些岗位,可以引进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本科的艺术院校毕业生。丁程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张真源是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的,俩人都符合这个条件。年龄也都在26岁以下,专业和公司主营业务也对口,从政策层面来说确实挑不出毛病。
不过网友们可不买账。有人吐槽:"985硕士毕业挤破头都拿不到的北京户口,明星轻轻松松就搞定了?"还有人酸溜溜地说:"这年头当明星就是好啊,唱唱歌跳跳舞就能落户,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拼死拼活读书有啥用?"更有人直接质疑:"北电中戏又不是双一流,凭啥能享受这种待遇?"
这事儿其实反映出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普通人眼里,北京户口金贵得很,多少人挤破头都拿不到。可对明星来说,似乎就是走个流程的事。就像打游戏,普通人玩的是地狱模式,明星手里拿着VIP通行证,难度直接降了好几个档次。
要说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了。前几年就有明星通过上海"特殊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当时也被网友喷得不轻。有人调侃说:"现在'人才'的标准是不是看脸啊?"更扎心的是,有科研人员手握好几篇顶级期刊论文,却因为单位不符合条件,排队好几年都落不了户。
粉丝们当然不乐意看自家偶像被骂,纷纷出来解释:"哥哥们也是正经考大学、签合同工作的,完全符合政策规定。"这话倒是不假,可网友们心里还是不平衡。毕竟明星的收入和普通人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现在连户口这种稀缺资源也要分一杯羹,难免让人觉得心里膈应。
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明星。政策就是这么定的,人家按规矩办事,总不能因为身份特殊就自动放弃吧?就像打麻将,既然规则允许胡牌,谁也不会故意放炮不是?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出在政策本身,娱乐产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资源分配确实存在不平衡。
要说这两位小哥哥也是够冤的。本来就是个正常的落户申请,结果莫名其妙被卷进舆论漩涡。丁程鑫看着热搜估计也是一脸懵:"我就是按政策申请个户口,咋就成全民公敌了?"而另一边,正在熬夜备考公务员的小张看着新闻,手里的笔都快捏断了:"我拼死拼活刷题,还不如人家唱首歌管用?"
这事儿闹到最后,最受伤的可能是那些真正在努力打拼的普通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视若珍宝的机会,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根本不值一提。就像参加同一场考试,有人靠实力答题,有人直接拿到了标准答案,这感觉确实挺不是滋味的。
不过话说回来,政策短期内估计不会有什么大变动。下一个通过这种方式落户的明星会是谁?网友们还会不会这么激动?这些问题可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还存在,类似的争议就永远不会停止。
有意思的是,每次发生这种事,网上都会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觉得明星占用了公共资源,另一派则认为人家合规合法无可厚非。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锣鼓长了没好戏",这种争论到最后,往往没有真正的赢家。
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丁程鑫和张真源的落户申请还在走流程。按照官方说法,公示期结束后还要经过市局审批,全部通过才算正式落户。到时候网上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声音?是祝福还是质疑?这事儿还真说不准。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关于明星特权和资源分配的讨论,短时间内是不会消停了。
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