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歼20多次亮相阅兵彩排,确认参加9.3大阅兵无误,歼20S正式官宣,中国在隐形机上彻底赶超美国,世界首款5.5代战机服役,世界空战格局已由解放军引领。
01.歼20S正式亮相,美国隐身双雄已经全面落伍
实际上关于歼20S的相关报道,早在去年的11月新华社就有过略微提及,但当时主要宣传的是歼20S在航展上的模型,不过没想到的是,量产机型转眼间就在大阅兵前夕两次出现在北京上空进行彩排,这表明歼20S目前实质上已经进入解放军空军部队服役。
美媒表示,歼20S的列装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意义重大,这表明解放军首次拥有了技术完全领先美军的隐形战斗机,这款新一代中远程、重型、双座、多用途隐身战斗机的歼20S,实际上论技术标准完全可以划分为5.5代战机,足以领先美俄现役隐形机半代。
歼20S相比歼20其他基本型号最大的不同,则是其为世界上首款双座的隐形机,可谓是中国空军装备序列的一次跨越式升级,专家表示,4代机(如F-15、歼16)的核心是机动性+超视距空战、5代机(F-22、F-35)的核心则是隐身+态势感知+超视距空战优势。
而所谓“5.5代”,本质上是5代机基础上的协同能力与多域融合上的突破性升级,其标志是从单机性能优势转向体系节点价值的全面跃升。
别看单座和双座好像就是一个位置的区别,但在隐形战机领域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升级,未来空战发展的核心已从单机性能转向大而全的体系对抗,而无人机蜂群、忠诚僚机等新型作战单元的加入,就要求有人机必须具备“指挥控制多平台”的能力。
专家表示,而当今世界上的五代机则不具备这一能力,以美军的F-22与F-35两款“双雄”战机举例,F-22是专精空优的重型战机,是20年前的设计,但有限的载荷与单一任务导向,使其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及弱,改装潜力不大,美空军已经打算陆续将其退役,而此前美军打算在其基础上发展的FB-22双座版战斗轰炸机项目则以失败而告终。
当前美国唯一量产的隐形战机F-35则是“多用途任务平台”,通过更开放的航电架构实现了对空、对地、对海的兼顾,多用途体系作战能力明显优于F-22,但和F-22一样,都是单座设计,在未来的空战中这将导致导致单名飞行员负荷过重,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
02.单飞行员精力愈发难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且信息量爆表的体系化作战
要知道未来空战愈发复杂,飞行员需要处理的信息可谓是成倍增加,而一个飞行员需同时完成空战机动、目标锁定、武器发射、无人机数据链监控等多项任务,完全是不可能的,超出了单个飞行员处理极限,毕竟一个人再强精力也是有限的。
歼20S的突破,正在于用双座设计系统性解决了这一矛盾。其双座布局并非简单的“前座飞、后座打”,而是通过任务模块化分工,将“空战指挥”“电子战对抗”“无人机协同”“多域打击”等核心能力拆解为两个座舱的专业化操作,最终实现单机效能的指数级提升。
当然,对歼20S这种重要的空战节点而言,也不是简单加一个飞行员座位就能够随便解决的,最重要的还是为新加装飞行员准备的先进指挥系统,后座飞行员战时要客串的是重要的“战术指挥官”,其后座配备的指挥系统先进程度显然要超过前座的驾驶员,可能包括独立的态势显示终端、专用通信链路与无人机控制台。
前座飞行员专注于飞行控制、近距空战与关键目标拦截(如敌方预警机、加油机),后座则整合预警机、卫星、无人机等多源信息,负责电子战对抗与“无人编队指挥”,规划无人僚机群侦察路径、分配打击目标等。
03.歼20S引领未来空战格局
这种分工下,歼20S可同时指挥数架甚至是超过10架的隐身无人机执行体系打击任务,形成的立体作战网络,一架隐形机+无人僚机作战集群的组合,作战能力、事态感知能力提升单机数倍,这些无人机可以前出侦察、充当诱饵、进行电子干扰、甚至携带武器执行自杀式攻击。
这将极大地扩展主战平台的感知和打击范围,同时将有人平台置于风险之外,这是F-22/F-35这类单座设计的五代机根本无法实现的“体系级优势”。
除此之外,歼20S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战时可以作为体系之眼尽量前出到一线高风险地域,为解放军提供全面的事态感知情报支援能力,毕竟在大型预警机因战区威胁过高而无法前出时,隐身性能更好的歼-20S机群可以前出,承担起战术级别的指挥与控制任务,指挥隐身无人机探路承担高危风险。
歼20S则可接收后方战略级信息,融合自身及无人僚机群获取的战术信息,直接引导海军舰艇、空中打击等其他单位平台对敌发起精确打击。
专家表示,歼20S的亮相模糊了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之间的传统界限,将一个庞大的作战体系浓缩进一个双座隐身平台之中,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作战。未来空战的胜利,将不再仅仅由单一平台的性能参数决定,而是由哪个体系能更高效地完成“观察-定向-决策-行动”来决定。
总而言之,歼-20S官宣亮相,其意义远超过历年来解放军的新入役战机,标志着解放军空军正在主动定义下一场空战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