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极氪买卖合同纠纷:新能源汽车消费信任危机调查

发布日期:2025-08-13 01:58 点击次数:173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据媒体报道,2025 年 7 月,浙江消费者陈女士在极氪官方直营店的购车经历,揭开了新能源汽车销售领域的灰色一角。当她支付 5000 元定金订购极氪 001 时,销售人员以 "出口转内销" 为由提供 9000 元优惠,却隐瞒了车辆已由第三方公司厦门欧行汽车投保交强险的关键信息。直到签约时,陈女士才发现合同甲方并非极氪,而是这家注册资本 2000 万元却零参保人员的企业。

这种 "新车变二手" 的操作模式在全国多地上演。重庆车主程诚遭遇更复杂的套路:销售人员先是宣称车辆为 "出口未果的全新车",后改口 "免费赠送交强险",最终通过伪造的 "极氪限时购车平台" 页面引导付款至厦门欧行账户。据中国证券报调查,仅 2025 年 5 月以来,类似投诉已覆盖贵州、广州等 12 个城市,形成横跨全国的 "0 公里二手车" 销售网络。

销量数据的灰色魔术

这场纠纷背后,是极氪 2024 年 12 月异常的销量曲线。乘联会数据显示,当月极氪销量达 2.92 万辆创年内新高,其中深圳、厦门两地销量环比激增 377.5% 和 647.8%,公司户占比分别高达 86% 和 90%。"这些车辆通过第三方公司完成过户后,既能消化库存又能虚增销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指出,这种操作使极氪在吉利集团私有化退市关键期,向资本市场展示了 "虚假繁荣"。

更值得玩味的是厦门建发汽车的角色。作为极氪光辉事业部授权合作伙伴,其控股的厦门欧行成为多地投诉的共同签约方。通过 "金融过桥" 模式,建发汽车既帮助极氪完成销量冲刺,又以第三方身份隔离法律风险。当消费者发现车辆已过户时,极氪便可援引 "展车销售属正常商业行为" 的声明,将责任推给合作方。

法律迷宫中的消费者困境

极氪在声明中坚称争议车辆 "未开具零售发票,法律属性仍为新车",但北京市威诺律师事务所杨兆全指出:"若消费者以新车价格购得已登记车辆,后续交易将被认定为 ' 三手车 ',构成消费欺诈。" 现实中,陈女士们面临三重维权障碍:一是合同条款约定 "定金不退";二是签约主体与实际销售方分离;三是极氪 400 客服对第三方合同纠纷概不受理。

这种困境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浙江省消保委数据显示,2024 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投诉 6202 件,其中合同纠纷占比 43%。极氪的格式条款尤为苛刻,如《汽车购买协议》规定 "即使贷款未通过,定金亦不予退还",直接剥夺消费者法定解约权。更隐蔽的是 "配置变更权" 条款,允许厂家单方面调整配置而无需用户同意。

行业转型期的信任考验

在极氪009光辉典藏版以 89.9 万元售价冲击超豪华市场的同时,其基础服务体系却频现裂痕。202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极氪综合毛利率达 19.1% 创历史新高,但同期消费者投诉量同比增长 217%。这种矛盾暴露出新势力车企的共同困境:当规模扩张与用户信任发生冲突时,如何守住商业伦理底线?

业内人士认为,极氪事件并非个案,而是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规范发展" 转型的阵痛。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栗元广指出:"车企应当建立透明的价格调整机制和权益保障体系,将用户信任纳入核心竞争力指标。" 对于极氪而言,与其花费 500 万元悬赏打击黑公关,不如重构销售体系中的诚信基因 —— 毕竟,当 "0 公里二手车" 成为行业潜规则时,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您是否遭遇过新能源汽车消费陷阱?对于车企 "数据美容" 现象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