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连高射炮都镇不住?日本熊灾告急,自卫队或将重拾刺刀冲锋

发布日期:2025-11-24 09:37 点击次数:65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小区里进了条疯狗,业主们吓得半死,打电话给物业。

结果物业派来的保安,没带电棍,没带网兜,而是穿着全套防爆服,拿着一根拖把杆,跟你说:“我们主要是来维持秩序,顺便给抓狗的专业人士递个工具。”

你是不是觉得这物业脑子有坑?

别笑,把这个场景放大到一个国家层面,把疯狗换成吃人的熊,把物业保安换成正规军,就是2023年发生在日本的魔幻现实。

今年的日本,简直就是“熊出没”现实版,上百人被熊挠得皮开肉绽。

重灾区秋田县,更是惨烈,60多起伤人,4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熊都快进城开席了,当地政府彻底抓瞎,县长铃木健太火急火燎地跑到东京,找新上任的防卫大臣求救:“大哥,借点兵吧!再不来人,我们秋田县就要改名叫‘熊出没主题公园’了!”

防卫省一听,很重视。

然后,日本陆上自卫队大名鼎鼎的第9师团,一个编制7000人的正规军单位,经过深思熟虑、周密部署,终于在11月5日,派出了……足足15人的“大军”。

嗯,你没看错,15个人。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头。

这15名自卫队员抵达现场,一身精良装备,防弹衣、防暴盾,看着威风凛凛。

但他们的任务是啥?

不是开枪猎熊,而是给当地老猎人打下手。

具体工作包括:搬运捕熊的笼子、敲锣打鼓吓唬熊、以及在猎人把熊干掉之后,帮忙抬尸体。

所以,他们没带枪。

对,你还没看错,一支军队,去对抗已经造成多人死亡的猛兽,不带枪。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日本网络都炸了。

全世界的吃瓜群众也看傻了:这是什么迷惑行为?

军队没枪,是去给熊送外卖吗?

还是搞什么行为艺术?

很快,官方和“专家”出来解释了,那套说辞,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儿。

理由一:《自卫队法》有规定,军队不能随便用武器,猎熊不是我们的法定任务。

理由二:我们装备的是自动步枪,不是专业猎枪,兵哥哥们也没学过打猎,专业不对口。

这套说辞,逻辑闭环,滴水不漏,充满了日本特色的“匠人精神”——甩锅的匠人精神。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日本网民分分钟就把自卫队的老底给扒了出来,那场面,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原来,在历史上,日本自卫队不仅干过“除害”的活儿,而且干得相当“奔放”。

时光倒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的北海道棕熊比现在还猛,堪称移动的绞肉机。

当地政府扛不住了,也是找自卫队。

1961年,海上自卫队派了3个人,带着5支猎枪,去松前地区专门突突棕熊。

到了1962年,更狠的来了。

标津町有熊在学校附近溜达,把孩子们吓得哇哇叫。

陆上自卫队第5师团直接开着军车出动,甚至拉来了M42“除尘者”自行高射炮,在学校周围巡逻,接送学生上下学。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放学铃一响,校门口停着一辆双联装40毫米高炮,炮口乌黑锃亮,孩子们排着队上军车。

熊要是敢露头,估计直接就被轰成一滩分子结构了。

高射炮打熊,这火力是不是有点过剩了?

你以为这就是巅峰了?不,还有更魔幻的。

1967年,北海道新冠町的海狮泛滥,天天撕渔网、吃渔获,渔民们亏得底裤都快没了。

自卫队再次出手,这次他们连借口都懒得找了,直接把海狮聚集区划为“实弹射击训练场”。

然后,F-86F“佩刀”战斗机、61式主战坦克、M42自行高炮、鱼雷艇……海陆空天团全家桶直接上阵,对着海狮群就是一顿“饱和式训练”。

那场面,估计叫“拯救大兵瑞恩”都差了点意思。

直到海狮被打成了保护动物,这场面才算结束。

所以说,“自卫队法限制”?

这纯粹是糊弄鬼呢。

只要想干,别说步枪了,开着坦克去猎熊都是有先例的。

眼看第一个理由被戳穿,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时候,一位名叫五领田有信的律师,提出了一个堪称天才的方案:既然不能用枪,那可以用刺刀跟熊肉搏啊!

这话一出,网友们都疯了:“你行你上啊!键盘侠!”

结果,大家顺手一扒这位律师的履历,所有人都闭嘴了。

这位老哥,前陆上自卫队员,而且是日本最精锐的第一空挺团(伞兵)成员,拿过代表特种兵资格的游骑兵证章,体能一级。

说白了,就是个现实版的兰博。

让他拿把刀去跟熊单挑,谁赢谁输还真不一定。

真猛人。

可惜,绝大多数自卫队员不是这种“令和超人”。

让他们去跟熊拼刺刀,那不叫勇敢,那叫投喂。

然而,更绝的来了。专家又回应了:不行!刺刀也算武器,根据规定,同样不能使用!

这下好了,枪没了,刀也没了。

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新闻里那一幕:15名自卫队员,穿着防弹衣,一手拿透明防暴盾,一手拿训练用的木枪,就这么跟着真枪实弹的猎人上山了。

这装备,说难听点,就是给熊送的“餐前开胃菜”和“餐后剔牙棒”。

至于“自动步枪不适合猎熊”的说法,更是扯淡中的战斗机。

自卫队现役的20式、89式步枪,用的是5.56毫米子弹;库存里还有大把的64式步枪,用的是7.62毫米子弹。

这些枪的威力,打穿日本黑熊甚至棕熊的厚皮脂肪,绰绰有余。

所谓的打猎要用大口径、要用空尖弹,那是基于“一枪毙命”的猎人伦理和皮毛经济价值考虑的。

对于清除害兽,根本不存在这些限制。

非洲偷猎者用AK-47都能把皮糙肉厚的大象扫成筛子,你跟我说现代军用步枪打不了熊?

美国猎人用AR-15(同样是5.56毫米)放倒棕熊的视频,网上到处都是。

说到底,所有的借口,都指向一个真相:官僚主义的极致体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开枪打熊,万一打伤了人怎么办?

万一舆论反弹怎么办?

万一熊没打死,士兵受伤了谁负责?

这些问题,在层层上报和审批的流程里,足以让任何一个有担当的决策变成一纸空文。

于是,最安全的选择就诞生了:出工不出力。

人我派了,这是态度;枪我不带,这是规定;盾我拿了,这是自保。

至于熊怎么办?

那是猎人的事。

我们自卫队是来“协助”的,不是来“主攻”的。

你看,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更可悲的是,连猎人这个最后的防线也快崩了。

在北海道,政府给猎人的补贴是每头熊2000日元。

2000日元,也就100块人民币,可能还不够买一颗好点的猎枪子弹。

猎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最后拿到手的钱连成本都覆盖不了,这直接引发了猎人大罢工。

所以,整个日本熊灾,呈现出一幅光怪陆离的景象:熊在横行,民众在恐惧,猎人在罢工,军队在cosplay,政府在打太极。

恐怕,这场闹剧唯一的终结方式,就是等到哪一天,那15个拿着木枪上山的自卫队员,真的成了熊的盘中餐,或许才能真正刺痛那些麻木的官僚神经吧。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