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突然宣布:联邦政府以89亿美元收购其9.9%的股份,一跃成为公司最大股东。 这笔钱来自拜登时期《芯片与科学法案》的补贴余额,原本是白花花的现金补助,如今变成了国家持股。 特朗普当天在白宫咧嘴一笑:“这不丢人,这叫生意! ”要知道,三年前他还指着中国鼻子骂“国家资本扭曲市场”,现在却亲手把中国模式搬进了自由市场圣地华尔街。
英特尔股价应声上涨5.5%,但明眼人都懂:这家公司早已深陷泥潭。 2025年第二季度净亏29亿美元,连续六个季度没赚过一分钱,市值被英伟达甩开几条街。 为了活命,英特尔甚至向日本软银紧急求援20亿美元,可这点钱只够塞牙缝。 美国政府此时出手,像极了抄底:每股20.47美元的收购价,比市场价低17%,精准复制中国“国家大基金”低位接盘科技企业的套路。
协议藏着美式拧巴。白宫嘴上说“绝不干预治理”,强调持股不带投票权、不占董事会席位,可条款里埋了根刺:如果英特尔达不到“特定制造门槛”,政府持股自动升至15%。 《华尔街日报》一语道破:“美国正滑向国家资本主义。”而特朗普团队最怕的,恰恰是被扣上“背离资本主义”的帽子。
这场戏的高潮在贸易战场同步上演。 2025年5月12日,中美刚宣布互免九成关税,特朗普转头就骂欧盟“每年卖美国1300万辆车却不买美国车”——尽管数据显示全美汽车年销量才1600万辆,欧洲车占比微乎其微。 三天后,他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理由是要“填补财政窟窿”。欧盟官员心凉半截:“印度、日本甚至越南,都比欧洲优先! ”
欧洲的反击来得猝不及防。7月28日,欧盟27国连夜通过对美1090亿美元报复性关税清单:210亿砸向大豆、牛仔裤,直击共和党农业票仓;720亿锁定波音飞机和肯塔基威士忌,刀刀见血。 冯德莱恩撂下狠话:“中国脱贫成就令世界惊讶,而欧盟必须捍卫利益!”半年前她还在帮美国炒作“中国产能过剩”。
硬气只撑了30天。 7月27日,特朗普在高尔夫球场逼冯德莱恩签下“不平等条约”:欧盟汽车关税维持15%,放弃930亿美元报复清单,再承诺采购7500亿美国能源、投资6000亿给美国企业。欧洲议会高官怒骂:“这是经济投降书! ”德国车企私下哀嚎:“我们为什么要为美国的安全买单? ”可没人敢撕破脸,毕竟北约枪口还顶着欧盟后背。
芯片战争撕开更深伤口。美国强迫ASML对中国断供光刻机,荷兰首相突然改口:“出口管制必须由荷兰自主决定! ”德国工厂的警报声此起彼伏——通快集团流水线因缺中国订单濒临停工,英飞凌高管自嘲“砧板上的鱼”。 而中国中微半导体的蚀刻机订单,已在同期暴涨200%。
欧盟的摇摆从未停止。 5月24日,特朗普逼欧盟对华加征关税当“投名状”,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茨却同步拨通北京电话,齐声强调“合作优先”。三个月后,欧盟转身签下封锁协议:限制AI芯片流向中国,换取美国市场准入。 代价是吞下400亿美国芯片订单,还搭上本土企业莱茵金属的裁员潮。
此刻的英特尔工厂里,美国政府注资的89亿美元正变成俄亥俄州工厂的钢筋水泥。 这座曾被推迟五次的芯片基地,量产时间定在2031年——比台积电落后整整三代工艺。 车间墙上刷着特朗普的豪言:“尖端芯片决定美国未来! ”流水线尽头,中国昇腾910B芯片的订单量,正在首季激增300%。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