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岁,正是身体最有底气的时候。骨架未老,器官未衰,精力如火。而偏偏就在这个年纪,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高血压仅仅9个月未管,竟拖成了尿毒症。不是罕见病,不是突发猝死,是一点点坏,一点点拖,直到肾脏彻底报废,踏上透析的不归路。
医生一句话让人警醒:“这就是典型的小兵拖成大病。”
这不是个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把慢性病当感冒。头疼了扛一扛,血压高了忍一忍,检查单上的红字当没看见。他们不是无知,而是太自信,仗着年轻,不把身体放在眼里。但身体的账,不会赖掉,它只是慢慢算,最后一次性结清。
高血压,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是老年人的病。可现实不客气。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数据,18至2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5.3%,而且有上升趋势。更麻烦的是,这些年轻人中,超六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高血压怎么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它的根,埋在每一次通宵、每一口外卖、每一杯奶茶、每一场焦虑里。长期饮食重口味、高盐高脂,缺乏运动,作息混乱,再叠加遗传因素,就像负重爬坡,血管迟早吃不消。
高血压最怕的不是数值高,而是高了不管。血压升高,会直接增加肾小动脉的压力负荷,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就像河堤常年被水冲,一点点蚀,一点点漏,最后一朝崩塌。肾脏没痛感,直到功能下降过半都可能毫无症状,等到浮肿、乏力、贫血出现,往往已经是慢性肾衰竭的中晚期。
高血压性肾损害,是国内慢性肾病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糖尿病和肾小球肾炎。而在年轻人群中,由高血压引发的隐性肾损伤,常常被误以为是“工作太累”或“水喝少了”。等到尿蛋白升高、肌酐飙升,再去检查,才发现肾脏已经只剩一半功能。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一伤,百病丛生。而现代医学也早已证实,肾脏一旦出现不可逆损伤,极难恢复。肾小球一旦硬化,无法再生。现代医学虽有透析、肾移植等手段,但那是替代,不是恢复,代价极高,生活质量极差。
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觉得“我还年轻,扛得住”。可身体不是银行,不提供信用透支。透支的是命,结账的是一生。
高血压早期有没有征兆?有。但往往被忽略。早晨起床头晕、脖子僵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怒、耳鸣眼花,这些症状看似琐碎,实则是身体在报警。可惜多数人把它当作“没睡好”或“压力大”。等到真正头疼如裂、胸闷气短,已经晚了。
有人说:“我测过,血压也就140/90,没那么严重。”可问题就在于,140/90是高血压的门槛,不是安全区。血压每升高20/10,心脑肾的风险都会翻倍。而且年轻人往往是“高压高、低压也高”,这意味着血管张力整体偏高,对肾脏尤其不利。
很多人不吃降压药,是怕“吃一辈子”。这是一种误解。真正可怕的不是吃药,而是不吃药造成的器官损害。现代降压药种类多、副作用小,规律服药能有效保护靶器官,延缓并发症。而且不少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控制好了,还能考虑减量甚至停药。
但前提是——你得开始做这件事。得定期测量血压,得接受自己“年轻但有病”的现实,得主动管理,而不是等着恶化。
“高血压拖出尿毒症”,不是一句吓唬人的话。这是一个清清楚楚、路径明确的医学事实。从高血压到微量白蛋白尿,再到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肌酐升高、尿毒症,每一步都有可逆的窗口期。问题是,你有没有在窗口期做过一次体检?
现实中,很多年轻人连一次肾功能检查都没做过。没有查肌酐,没有测尿微量蛋白,也没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到脸肿、脚肿、乏力、食欲差,再查出来肌酐三百、尿素氮飙高,医生只能说一句:“只能透析。”
那种感觉,像是走在一条本可以拐弯的路上,却一直直走,直到撞墙。
有人说:“我又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会肾衰竭?”但现代生活的杀手,不在烟酒,而在久坐、熬夜、高盐、焦虑、暴饮暴食。这些都在悄悄伤肾,像无声的刀。
尤其是熬夜。肾脏是需要夜间修复的器官。长期熬夜,会打乱肾上腺激素节律,影响肾血流灌注。每一次凌晨还在刷视频的夜晚,肾脏都在喊:“我撑不住了。”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亦然。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压不动”。动起来,管起来,查起来,血压就能被驯服,肾也能被守住。
年轻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责任的起点。对自己身体的责任。一个25岁高血压患者,如果早发现、早干预,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几十年。但如果不管不顾,9个月就能拖成透析病人,甚至需要肾移植。
每一次轻忽,都是给自己挖坑。而身体,从来只认因果,不认借口。
要守住肾,必须从高血压入手。
首先,每年体检不能跳过血压、肌酐、尿常规。这三项是肾脏最基本的“体征监测”。哪怕只是微量蛋白尿,也要引起重视。
其次,控制盐摄入。中国人的平均盐摄入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高盐饮食直接升高血压,增加肾脏负担。不吃咸菜、少点外卖、看配料表,是护肾第一步。
第三,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避免熬夜。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显著增加高血压和肾病风险。
第四,保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强肾血流灌注。
第五,学会管理情绪。压力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冥想、深呼吸、倾诉,都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第六,合理用药,不擅自停药。降压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不能因为“今天血压低”就擅自停药。停药反弹,常常更危险。
身体不是机器,坏了可以换零件。它是一个系统联动的有机体,一处失衡,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肾,是这个系统中最沉默、最倔强、最容易被忽视的器官。
25岁,不该出现在透析室里。不该早早戴上“尿毒症患者”的标签。人生刚开始,不该这么早缴械投降。
请记住,慢性病的可怕,不在于突发,而在于拖延。高血压不是“老人病”,也不是“等一等”的病。是现在就要面对的现实。
年轻不是资本,是筹码。如何下注,决定结局。
如果你还没有量过血压,现在就去测一测。如果你早已知道自己血压偏高,请记住,拖延一天,就是多给尿毒症一天机会。
身体不会撒谎,它只是等你听懂。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身边的人有帮助,请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不再走那条本可以避开的路。关注健康,就是关注未来。
参考文献:[1]王辰, 吴阶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0): 837-865.[2]李健, 张宏. 慢性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研究进展[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4, 40(3): 215-219.[3]杜斌, 胡永华. 青年人群高血压流行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2): 1427-1431.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