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8月7日,华为与奇瑞在深圳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并举行智界汽车上海-深圳双设计中心开业仪式。
据悉,智界品牌将投资超过100亿元,研发团队规模将增至5000人。双方还将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独立运作。未来智界品牌计划发布多款新品,涵盖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智界会让大家“眼前一亮又一亮”。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左)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智界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于今年1月,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在芜湖成立,注册资本达10亿元,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二“界”,智界品牌于2023年9月正式发布;同年11月,智界品牌首款车型——纯电动轿车S7迎来上市,售价区间为24.98万—34.98万元。
然而新车交付很快出现困难。除官方声称的芯片短缺等因素外,由于同一时期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也推出了同平台、同定位的星途星纪元ES,对智界S7形成了掣肘。
2024年2月,奇瑞内部将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模式。同年4月,智界S7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二次上市。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会上表示,与华为合作是奇瑞的第一优先战略、核心战略;智界奇瑞是排序第一优先度的项目。除成立完全独立的事业部外,奇瑞还为智界专属智能制造工业园区和专项资源投入保障,以保障智界S7的大规模交付。
同年9月,智界又推出第二款车型即首款SUV车型R7,先期推出4款纯电动车型,三个月后又加推2款价格更低、更受消费者青睐的增程式车型,但智界品牌的总体市场表现却始终不温不火。
据智界产品总监海蓝天回忆,2023年他作为研发人员参与到智界项目,智界品牌的“跌跌撞撞”依然历历在目,但又“深感无奈”;2024年作为产品总监后,智界背水一战,但后面的矛盾冲突让人”心有余悸”。
乘联会数据显示,自2023年末上市以来,智界S7平均月销量不到2000辆。作为直接竞品,同为纯电动轿车、同样由互联网科技企业打造的小米SU7,其月均销量是智界S7的10倍以上。而R7在增程式车型的加成下,平均月销量也不及同属鸿蒙智行的问界M7。
智界R7 智界汽车
面对如此窘境,在今年5月末举行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连余承东都忍不住吐槽自家车型销量还不及小米SU7“零头”,尽管他多少也吐露出一些不服气,认为小米汽车“质量不如鸿蒙智行,但凭流量和品牌优势就成为爆款”。
同样在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尹同跃再度对奇瑞与华为的合作关系进行表态。他坦言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曾出现过争论,但“最后发现听华为的就顺利,不听华为的就遇到挫折”。尹同跃还表示,现在的合作原则是“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瑞的”。
基于此,双方的合作于下半年进一步深化。
今年6月,海蓝天通过鸿蒙智行APP发布消息暗示,近期三件“呼声很高的事情”有了解决的眉目,对智界发展具有转折意义。其一便为智界的LOGO于7月落地(此前智界只有英文LUXCEED作为标识)。海蓝天强调,在此之后智界可以“全力向前奔跑”了。
其后在7月15日,智界品牌正式发布新LOGO——X标。接着便是华为与奇瑞签署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标志着智界的发展步入新阶段。而智界新款车型也已开启预售。
智界车标 智界汽车
不过,面对近一两年价格战主导的市场竞争,智界除面对外部品牌的竞争外,同时要应对来自鸿蒙智行内部问界、享界和即将到来的尚界的竞争。智界“2.0”将取得怎样的合作进展,仍有待时间验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