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头有个特别的东西,特别吸引人眼球。不管谁瞅见了,都得停下脚步,好好瞅瞅。等你知道了它背后的那些事儿,心里头就会不由得生出敬意来。
这匹马,是毛主席曾经骑过的小青马,现在已经被制作成标本,长久地留存了下来。
革命那会儿,这匹小青马跟了毛主席整整十二年。在这段时间里,它背着毛主席过了黄河,爬上了西柏坡,一路上立下了好多大功。一直到它快不行的时候,还朝着毛主席那边连叫了三声,就像是在说最后的再见一样。
在那匹小青马到来之前,毛主席其实还有一匹勇敢的战马。这匹马可机灵了,有次半夜它不停地大声嘶叫,硬是要拽着毛主席离开,就好像在告诉主席,周围可能有敌人埋伏。
真没料到,他们刚撤没多久,国民党军队就追上来了!接着,它一路陪伴毛主席,直到延安。最后,它在凤凰山下累得不行,就这么走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毛主席和他的两匹战马那些事儿!
【【毛主席喜欢马,但不喜欢烈马】】
毛主席呢,他是湖南韶山一个庄稼户家里出来的,打小接受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再说湖南那边儿,算是南方地界了,马匹也少得很,所以毛主席骑马的技术就不咋地。
而且毛主席性格挺稳重的,所以他通常不太瞧得上那些脾气暴躁的马。长时间翻山越岭对他来说也相当费劲,加上他还得忙各种事儿,白天赶路,晚上还得审阅文件,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顶不住啊。
朱德看到毛主席身体日渐瘦弱,心里挺不是滋味,就琢磨着给主席找个性格温和的马来骑。这样,主席白天骑马的时候,也能稍微歇息会儿。
那时候,红军条件特别艰苦,手头紧得很,根本没钱买马。再说,毛主席向来反对搞特殊化,要是知道他的坐骑是用队伍里好不容易攒下的钱买的,他肯定会大发雷霆的。
到了1929年那会儿,红军队伍就奔向了闽西长汀县的四都镇。那地方被大山环绕,隐蔽得很,关键还没敌军在那守着。于是,毛主席就打算在那儿悄悄成立个农会。
后来,又叫人在泥墙上刷上了“红军帮穷人翻身做主!”“全天下的农民都是兄弟姐妹,穷人和穷人之间不斗争!”这些醒目的口号,而且,毛主席还亲自主持了一场大会。
大会上,毛主席站在那个土堆上,直截了当地讲:“红军,那就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跟咱们一起拼天下、闯江山的。得把那些欺压剥削咱老百姓的土豪恶霸,一个个从咱们头上拽下来。”他继续说道:“咱不光要收拾那些土豪恶霸,还得干掉给他们撑腰的国民党军队……”
起初,老百姓们压根不信在那个混乱年代会有啥好军队,但一听毛主席那么一说,他们就信了。
大会一完事儿,毛主席就让红军战士们把路上打胜仗得的吃的用的,全部分给了乡亲们。那些长期挨饿受苦的人们,脸上自然而然地绽放出了笑容,大伙儿不停地拍手叫好,场面热闹得很。
就在这时候,长汀城那边突然传来枪声,红军的哨兵也赶紧来报告:说是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的旅长郭凤鸣,领着一个团打过来了。
毛主席听完,脸上没露出半点紧张样儿,反而是开怀大笑,转头对朱德说:“瞅这部队,打仗的本事可不行啊,离老远就在山上开火了。”朱德军长一听这话,也跟着乐了起来,笑声连连。
后来,毛主席安排了一小队人马,负责带着老百姓安全撤离。接着,他就忙活着布置战术,准备和敌人干上一仗。
他们这次跑到福建闽西的长汀县,主要是想躲开人数比他们多的敌人,并没打算真的攻打长汀。但郭凤鸣那边已经动手开打了,所以毛主席和朱德就商量着要改改原来的打算。大家开了个急会,最后都同意:干脆攻打长岭寨,把郭凤鸣给解决了!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打了一场漂亮仗,赢得特别痛快,还顺手缴了不少军备物资,正好用来填补红军的武器装备空缺。他们也没闲着,带着大伙儿一块儿收拾了那两个国民党罩着的土豪,赖开甫和廖亮甫。红军打开了他俩的粮仓,把粮食一股脑儿全分给了老百姓。
后来,他们就在一个农场安顿下来,战士们都忙着归置收缴来的东西,而毛主席呢,他又开始埋头看文件了。眼瞅着太阳快下山,周围也渐渐安静下来,没啥动静了。
就在这时候,马厩那边传来一阵阵吼叫声,正准备睡觉的士兵被吵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顺手抄起马鞭,就往马厩那边奔去。
士兵悄悄地把那匹爱捣蛋的小黄马拉到院子里,生怕吵到其他马儿,打算好好管教管教它。
朱德也从房里迈步而出,瞅着那匹始终闹腾个不停的“犟驴子”,立马大声吆喝起来:“得好好练练!要是真练不乖,咱就把这马给炖了!”
毛主席听到屋外的动静,随即披着外套走了出来,问道:“这是咋回事啊?”
真让人惊讶,方才还在狂叫闹腾的小黄马,突然间就变得很安静,而且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毛主席看。
士兵见状就开始说明情况,这匹小黄马啊,其实是他们从郭凤鸣那里抢来的,所以到了这儿就一直心神不宁,焦躁得很。
毛主席瞅瞅那小黄马,乖乖巧巧的模样,心里犯嘀咕,这马儿真会是人们说的那脾气火爆的“倔家伙”吗?于是,他迈开步子,打算上前亲手摸摸它。
谁曾想,那匹小黄马一见毛主席靠近,就变得特别乖巧,低着头就蹭了过来,这一下子可把周围看的士兵们都给震住了。
朱德笑着开口,说这匹马跟毛主席挺有缘分。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向来不喜欢烈性子的马,现在这匹小黄马变得这么温顺,给毛主席当坐骑,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士兵们心里都打鼓,怕这小黄马现在的乖巧只是昙花一现,于是专门训练了它两天。每次小黄马一见到毛主席,就兴奋得直转悠。
从那以后,小黄马就成了毛主席的坐骑头一号。毛主席动作麻利地一跃而上,小黄马看起来特别高兴,驮着主席在院子里溜达了好几圈。
【【发疯嘶吼“预警”】】
1934年的时候,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对抗国民党“围剿”的战斗中失利了。为了甩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主力只能改变策略,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从那以后,他们就踏上了漫长又艰辛的长征旅途。
长征路上,红军经常得翻山越岭,还得蹚水过河。那些山路啊,真是难走得要命,满地都是烂泥和碎石,再好的马儿走上去也得摔跟头。再加上山里到处都是小溪大河,给战马行进带来了不少麻烦。
毛主席那匹小黄马,一路上走得那叫一个踏实。就算是碰到那些战马都头疼的独木桥,它也是不慌不忙地就过去了。你瞧那桥下,水流跟射箭似的,急得很,还有一堆乱石头。要是一不小心摔下去,肯定得受伤。但小黄马就是那么稳,一点不怕。
这小黄马干脆利落,一点没含糊,背起毛主席就稳稳当当地晃悠着往前走,那感觉轻松得跟走平地没啥两样。在场的战士们瞧见了,都直咂嘴,心里头那个羡慕啊,心想毛主席可真是得了匹好马。
小黄马身材瘦小,看上去挺不起眼,外表平平无奇,绝对算不上什么骏马。但在毛主席身边,它却表现得特别乖巧,对主席的话总是百依百顺。
有一次,长征路上队伍碰到了敌人的攻击,导致伤员增多了不少。毛主席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小黄马让了出来,让它背上伤员继续赶路。这匹小黄马平时连旁人都不让靠近,但这次却乖乖听了毛主席的话,一趟又一趟地背着伤员翻过了雪山,走过了泥泞的地方。
没了坐骑的毛主席,每天都会拿着一根木棍,一步步走在队伍最前头。大家齐心合力,一直到翻过了那座雪山。这期间,毛主席的脚被磨得又烂又冻伤了。
尽管如此,他却从未主动停下脚步,始终与所有战士们携手并肩,共同跨越重重困难。看到主席的那些贴心行为,许多战士都忍不住眼眶泛红。
小黄马特别给力,一路上吃得最少,跑得最远。它还经常走在毛主席旁边,就像是在悄悄地保护他。有时候,它会加快脚步去前面探路,要是碰到泥泞的地方,就会低低地叫几声,提醒大家注意。就这样,毛主席和这匹聪明的小黄马之间,慢慢地建立起了很深的默契。
到了1935年10月份,长征的大队伍被国民党军一次次地追赶和拦截,打了好几仗,红军伤亡很大。实在没办法了,毛主席就决定找个农庄,让大家停下来歇歇脚。
到了农庄,天都黑透了。士兵们四周瞧了个遍,连个敌军影子都没见着,大伙儿心里头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回,大家总算能踏踏实实睡上一觉了。
毛主席给小黄马弄了些鲜嫩的草料过来,好让它能美美地吃上一顿,再好好休息休息。
真让人意外,平时在毛主席身边老老实实的小黄马,突然间就性情大变,一个劲儿地大声嘶叫,那声音大得把所有人都给吵醒了,就连毛主席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动静给惊到了。
但无论毛主席如何劝慰,那匹小黄马还是不停地叫唤,拼命想挣开绑着它的绳子,马蹄也不停地刨着地面,就像是在给啥信号似的。
毛主席看到这个情况,立刻下命令,让所有战士赶紧起来,连夜撤走。那匹小黄马这回也像是不要命了一样,驮着毛主席飞快地奔跑。
等大伙儿都安全跑到旁边的山上后,他们瞅见下面的农庄已经烧得火光冲天,国民党兵也早就把农庄围了个水泄不通。看到这场面,毛主席心里也顿时明白了。
要不是小黄马提前大声叫起来提醒,他们可就碰上国民党军队的偷袭了,肯定又得经历一场激烈的战斗。
大家听了小黄马的故事后,都觉得特别神奇:这小黄马真是太聪明了,完全配得上做毛主席的坐骑。
过了好几个月,红军的主力大部队终于顺利到达了延安,这意味着长征路上他们又赢得了一大战果。所有的战士们都高兴得不得了,欢呼声此起彼伏。
那匹原本就瘦弱的小黄马,因为长时间四处奔走,太过劳累,结果病倒了。毛主席知道这事儿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赶忙让人去找兽医,但遗憾的是,就连兽医也治不好小黄马。
过了几天,小黄马完成了它的任务,告别了它守护长达六年的毛主席。这对毛主席来说,真的是个大大的打击。在他心目中,小黄马早就是一起战斗的好战友、同生共死的老伙伴了!
因此,毛主席颁布了“三条禁令”,第一条就是不能吃它的肉,第二条是不允许剥它的皮,第三条是禁止拔它的马尾,并且,最后还按照战士的礼仪,给予了它隆重的安葬。
在那个不容易的日子里,战士们长途跋涉,他们会把年老生病死掉的战马当作珍贵的食物......
【【温顺老实的小青马】】
小黄马离开后,毛主席就没了合适的马骑。那时候,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还没配上汽车,所以毛主席出门不是骑马就是走路。这事儿传到延安老百姓耳朵里,大家商量着给毛主席送一匹性格温顺的好马。
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俩小家伙,一匹是红色的小马,另一匹是青色的小马。这俩小家伙脾气好得很,让它们走就走,让它们停就停,特别惹人爱。
小红马是那种又高又壮的类型,而小青马呢,就显得有点苗条。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毛主席肯定会挑那匹小红马,可谁承想,毛主席偏偏相中了小青马。
选择这匹小青马,就是因为它跟以前的小黄马特别像,它们看毛主席的眼神简直一模一样,都是那么纯净,满满的都是喜欢。
小青马在毛主席的悉心照料下,身子骨日渐强壮,即便是驮着毛主席一米八的高大身躯,翻山越岭、趟过大河也是轻轻松松,步伐稳健。就这样,毛主席也慢慢放下了失去小黄马的那份难过。
小青马深得毛主席的喜爱,有了它之后,毛主席就不再骑别的马了。就连贺老总想把自己的乌龙驹送给主席,也被主席客气地回绝了。
乌龙驹真的是一匹难得的骏马,它全身黑得发亮,鬃毛随风飞扬。一旦它撒开蹄子奔跑,那股子劲儿,简直就像三国时候张飞的乌骓马再现一样威风凛凛。
尽管这样,毛主席还是特别心疼他的小青马。革命形势变好之后,毛主席出门有了汽车,但他还是没放弃小青马,而是专门找了个饲养员来照顾它。
到了1947年6月份,胡宗南带着大批军队来打解放区。那时候敌人势力大,咱们这边力量小,毛主席为了以后能赢得全中国的胜利,不得已只能先放弃延安。于是,他带着队伍撤出了延安,朝陕北那边进军。
路上,敌人一直死咬不放,追得紧。因为坐汽车太显眼,毛主席只好换乘一匹小青马骑行。
那时候的小青马已经陪了毛主席整整12年,它已不再年轻力壮,但在整个队伍里头,它一点也没拖后腿。一路上,它跟着大伙儿强渡黄河,爬上西柏坡,立下了好多大功。
毛主席心疼那匹上了年纪的小青马,所以经常走路不骑马。直到他们一行人走到陕西佳县那会儿,不小心被敌人的飞机给盯上了。来到一条大河前,小青马毫不犹豫地背上毛主席,在河水里拼命奔跑。尽管路上困难重重,但它还是拼尽全力把主席安全送到了河对岸。
现在,那匹小青马早已变成了“老白马”。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原本一身的青毛已经全变成了白毛。毛主席对它充满了怜爱,一有空就会仔细查看老白马的身体情况,还会动手帮它梳理毛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小青马最终还是离开了毛主席,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那时候,小青马已经被送到了香山农场被照顾起来。但可惜啊,那时候的它已经非常老了,啥也吃不下。就连毛主席亲自去看它,它也没力气站起来了。
但小青马临终那一刻,它拼尽全身力气,朝着中南海毛主席所在的方向,大声地喊了三嗓子,仿佛是在做最后的道别。
小青马离世后,毛主席心里特别难过,他多次提起:“想当年在陕北打仗那会儿,全靠小青马,咱们才能战胜胡宗南。它对革命可是立了大功,只要是给革命出过力的,咱们都得铭记在心。”
为了纪念这位“斗士”,北京自然博物馆把它的马皮做成了展品,之后还赠给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这件展品成了馆里头的顶级宝贝。那匹来自延安的小青马的皮,最终又回到了它出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