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机器人大战Y》体验版
游戏类型:策略战棋
发售日期:2025/08/28(体验版8月8日)
制作发行:万代南梦宫
游戏语言:中文
大家好,每个男孩大概都有过驾驶机器人的梦想吧。尤其是小时候看的高达等动画片,热血沸腾的感觉不要太激动。
眼镜厂BANPRESTO别出心裁地开发的战棋游戏《超级机器人大战》,把机器人动画片中的角色编在一起,制作了一款流行34年的大杂烩。
说起来这款游戏,我最早还是在GB玩的《第二次机器人大战》,虽然画面还是黑白两色,机器人也都是Q版。但那种操作熟悉的机器人进行战斗的感觉,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
后来SRW系列不断进化,不断加入新动画和机体,也加入语音和驾驶员育成系统,甚至创造了名词“地图炮”,终于成为万代玩具延伸到游戏中的代表作。
2021年的《超级机器人大战30》是纪念系列30年的作品,加入了母舰系统等,但却毁誉参半,没有得到玩家的认可。
今年公布的《超级机器人大战Y》,于8月8日提前解锁体验版,可以游玩第一关,我们看看它这次的品质如何吧。
本作的核心革新在于“辅助连结”系统,玩家通过击坠敌人积累“辅助计数”,消耗后可发动辅助角色的技能(如HP/EN回复、火力强化、敌方侦查等)。
辅助角色分为红/绿/蓝类型,编组3名同类型角色可触发协同增益,且角色通过任务参与升级,解锁更强被动效果(如开局气力提升或精神指令强化)。
这个系统的主要是解决越来越庞大的角色团队,总有人要坐冷板凳,除了自己喜爱的机体和强力角色,基本都是这个结局。
辅助系统让部分角色可以有登场的机会,也能吃吃经验露个脸。
另一新系统“STG记忆开放”采用晶球盘式科技树设计,通过任务经验值在攻击、防御/闪避、资源增益三大方向永久强化部队能力。 相当于技能树吧,增加了母舰的育成形式,让整体能力有所提高,实际也是想解决机体级别差异过大的问题。
游戏引擎沿用前作,角色立绘和语音表现尚可,但PPT过场动画甚至连语音都没有。鲁鲁修带领地球军对垒夏亚的太空军,开头就噶了,这剧情怎么看怎么要拉啊。
官方号称优化了画面表现,首次引入高低差地形,并增加云雾流动、动态河流等细节。
战斗动画整体流畅度优于《机战30》,但部分机体如《哥斯拉:奇异点》的喷射杰格仅展示三种攻击动作,盖特机器人形态切换功能在体验版暂未开放。
UI界面改用角色与机体半身像,信息更完整,可视化增强,新手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战场。
个人看来,这种2D战场和机体的战斗,多年来提升真的有限。你说怀旧也好,落伍也罢,反正NGBI给SRW的预算真的不足,不知道眼镜厂是不是破产了,当年那热血沸腾的桥段和精致的地图设计再也找不到了,不是一大片草原就是一大片房子,几乎都是页游的感觉。
参战作品共20部,包含三部首秀:《SSSS.电光机王》《哥斯拉:奇异点》《机动战士高达:水星的魔女》,其中《电光机王》衍生原创机体“DYNAZENON Revive”(野中刚设计)采用怪兽共生设定,哥斯拉也会登场。
这个有点意思,不知是不是还要喂食怪兽。
相比前作《机战30》,本作优化了自由任务选择导致的剧情割裂问题,自动战斗系统升级(机体濒死时自动触发“闪身”等精神指令),但取消连续行动(EXC系统),回归传统回合节奏。
体验版仅开放第一章,男女主角是两位忍者,除了以上提到的外,其他部分系统未完全解锁。
从体验来看,我觉得相比前作提升不大,无非是填充更多操作,拉长剧情,增加练级时间,拖拖玩家的时长。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多原来流行的游戏类型,现在已经渐渐消失了,只剩下少数几个IP还在苦苦支撑。
像战棋游戏就是一个,目前除了火纹和机战,几乎很难找出一款还在系列化的日式战棋了。
而火纹也不得不填入恋爱元素,迎合当前市场。
现在的游戏都在交叉,RPG里加入动作和解谜,SLG里加入育成和冒险,都渐渐地向冒险游戏靠拢。
这是技术拟真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游戏碎片化的结局。
抽出几十个小时来啃一个硬核战棋游戏,几乎所有人都会考虑考虑时间成本。
而机战这样的低成本流水线化,或许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无责任评分
游戏性:7.5
流畅度:7.0
游戏特色: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