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的狂欢总是裹挟着惊喜,也难免掺杂几分郁闷。
萨格勒布常规赛刚刚进行得风生水起,这不,又有老生常谈的问题摆到我们眼前了。
国乒女双又被日本队拦在了决赛门槛之外,这回偏偏是何卓佳/刘炜珊以大比分2-3输给张本美和/大藤沙月。
要说开局打得并不赖,可惜悬念留到最后一局,大家心里那句“又来了”还是不由自主在脑海里浮现。
连弹幕区都快变成大型叹气现场——“国乒女双,啥时候能过日女这一关?”
哎,这话,是调侃更是无奈。
其实咱球迷的心总是很敏感,稍微风吹草动都能察觉出“风入松,雨打芭蕉”那种隐隐的不安。
女单四强、男单半决赛名单一出来,国乒姑娘小伙子们还是稳中带亮点。
石洵瑶、刘炜珊、陈垣宇都还活跃在4强争夺战的舞台上,这成绩其实不算丢人吧?
可是,女双问题却像个黏人的蚊子,总是嗡嗡作响。
说白了,我们看惯了国乒在世界大赛里横着走,遇到点小坎儿反倒觉得如芒在背。
要说这场女双,开局是何卓佳/刘炜珊11:6拿下,真挺提气。
心想,这下有戏了吧,谁知道转眼第二局就给对手11:6还回去。
你一刀我一枪,像极了武林高手过招,节奏快得让人直出汗。
第三局,靠着何卓佳的“长胶+神操作”,又死死咬住,日本组合全程绷着脸。
最后12:10险胜,这操作属实熬人。
第四局风向突变,大藤沙月突然开挂、张本美和火力全开,8:2直接把局面推到日本队那边。
等到11:3收下第四局,嘿,比分咬成2-2,悬念拉满。
其实到这儿,不少人都明白,决胜局才是真正的“割喉战”。
那种气氛,说紧张都不够,得说是“心跳爆表、手心冒汗”的级别。
何卓佳/刘炜珊前面发接发还挺顺手,但这比赛啊,就是最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比分焦灼到5:4,换边继续较劲,一边喊战术一边寻机突围。
国乒叫了暂停,回来还是没能打破胶着。
日本队也叫了暂停,结果一停下来,反而利用节奏变化顺利提速,进攻再高质量,国乒姑娘们就有点顶不住了——11:8,拿下整场,国乒女双又一次“摔倒在日本组合面前”。
是不是有点“魔咒”内味儿?咱也不是第一次见。
讲真,讲到这儿,有人要问了,这女双到底卡在哪儿了?
是临场心态?还是技术细节?又或者战术被对手研究透了?
说到底,这几个问题交织叠加,还真就像牛皮糖,一时模不清头绪。
何卓佳的长胶打法,单打经常给日乒女将制造麻烦,双打反而不如人意,这点真让人抓狂。
谁能想到,张本美和/大藤沙月第一次配对就敢问鼎冠军?
人家捏合得还挺顺溜,第一场冠军信心直接拉满。
再来看技术层面,国乒双右搅局其实并不稀奇,问题在于关键分顶不住火力。
日本队灵活快变,一拉一接直接给速度碾过去,国乒姑娘稍一掉神,节奏就散了。
赛场这东西,有时候小细节才是真正决定生死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换个角度聊聊男双。
黄友政/薛飞这回,终于硬气了一把,3-1扳倒刚刚得过男双冠军的安宰贤/林钟勋。
开场或者还让对方小领先了会儿,可咱队的小伙子们就是能咬牙决胜。
11:8追平,接着11:9再下一城,第三局被对手翻了个小浪,但第四局立刻收拾心情,以11:7锁定胜局。
这一波齐心协力的冲刺,真有点久违的“国乒男双气场”。
人家硬碰硬也不虚,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场面。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国乒最近在女双项目上的“考验”来得越来越频繁,这倒不只是运气差。
近年日乒组合针对中国女双研究很透,战术针对性比过去高多了。
不光有青训体系、科学训练,还是组合搭档的灵活调度。
张本美和/大藤沙月这种临时组队,硬是把默契打出来了,哪像咱自家有时候还会出现一拍子不对。
再对比男子项目,日韩对中国男双的整体威胁没日女双来得明显,这也是咱女双现在急需补课的地方。
哎,讲真,有时候看着国乒女将们赛场上的背影,就会想起《灌篮高手》安西教练的名言:“不要轻言放弃,希望就在前方。”
但有时竞技体育就这么不讲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冠军奖杯永远都只眷顾站到最后的人。
这么多年咱见多了国乒的光辉时刻,也得学会坦然面对这些“成长的尴尬”。
要不咋说一句话“强者也会被狙击,偶有失手实属正常”?
难不成非得每次都横扫千军才叫牛?
这种输赢其实才塑造了真正的体育张力。
再拉远镜头看看,其实这场失利也许反而是一剂“清醒剂”。
一方面警示我们,传统优势不能依赖太久,技术创新和心理建设得同时推进。
另一方面,也给年轻选手提了个醒——光靠经验、靠一点老套路,越来越难讨得便宜。
对方在进步,我们不抓紧创新,只会越来越被动。
想想2016年后女乒在部分项目上闹的“小地震”,差点让冠军旁落,不就是漏洞没及时补齐吗?
现在女双面前的路,考验选手,也考验整个教练团队——谁能把技战术挖细致,谁就有机会破局。
话说回来,国乒女双的青黄不接,其实也挺考验“后浪”的态度。
老队员渐渐退去,新生代还没站稳脚跟,这时候,谁能顶住压力站出来,往往决定一整个时代的走向。
石洵瑶、刘炜珊这些年轻面孔,单打能混进4强,就是对她们最大的认可。
别总低头数失利,抬头看看——那些站出来扛压力的,才是未来可能的主角。
那问题又来了——国乒女双该怎么办?
其实方法早摆在台面上:一边苦练基本功,一边探索多样化的组合搭配。
不要固执地死磕一对人,灵活变阵有时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同时要给予年轻选手信心,在大赛中历练才有成长可能。
更关键的是心态要顶住,真正的训练不是只在台下,关键分怎么处理才最考验临场智慧。
要说中国乒乓球一路走到王者之巅,那股拼劲儿、学劲儿、钻劲儿缺一不可。
今天被日本队“偷家”一次不丢人,怕就怕咱小瞧了别人的进步。
每次失误都是重新起跑线,每场较量都是磨炼意志的良机。
只要有一颗从头再来的心,“失败”其实也是“成功”的替身。
说不定下次回头再看,会感叹今天的遗憾反而成了可贵的财富。
说了这么多,其实每个拿起球拍拼搏的姑娘和小伙都值得敬佩,他们代表着我们集体的荣耀和一代人的梦想。
没有容易的冠军,也没有永远的王朝,时代会变,风向会转,适者生存、强者恒强。
聊到这儿,不如甩给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国乒女双还有什么短板?哪一点最需要改进?你又怎么看待“输给日本”这种小插曲?
评论区见,咱们一起出谋划策!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