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净化华盛顿?一道铁令,戳破了山巅之城的幻象
在华盛顿,权力与落魄的距离,有时候就隔着一条马路。一边是国会山闪闪发光的穹顶,另一边可能就是一块破旧的防水布,撑起一个无家可归者的全部家当。
这种刺眼的对比,长期以来就像是美国首都脸上的一块尴尬胎记,人们习惯了,也就假装看不见。可就在前几天,特朗普一嗓子,把这块遮羞布给扯了下来。
他要在白宫开记者会,不是聊什么国际大事,而是要“夺回首都”。话说的很硬,要把盘踞在市区的流浪汉们“立即迁离”,把那些在他看来制造麻烦的犯罪分子“直接送进监狱”。
听听这口气,“非常迅速”,“不再客气”,活脱脱就是当年在边境墙问题上的翻版。他甚至放出豪言,要把华盛顿从“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变成“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照片也配上了,一张张帐篷营地侵占城市绿地的画面,触目惊心。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目标明确:那些厌倦了城市乱象的选民,看过来,只有我能用雷霆手段解决问题。
这盘棋,下的可不只是城市治理那么简单。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透着浓浓的选举味儿。这哪儿是在清理街道,分明是在清理通往白宫的路。
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这番话简直说到了心坎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敢于向“政治正确”宣战的硬汉,一个愿意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来维护秩序的领袖。在他们眼里,那些无家可归者营地,就是民主党治下城市衰败的象征,是懒惰、毒品和犯罪的温床。
特朗普的这道“净化令”,就像一把锋利的楔子,精准地打入了美国社会最深层的裂痕。他不是在提供一个复杂的解决方案,他是在提供一个简单的敌人,一个可以被“迁离”和“关押”的靶子。
这种手法,让人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纽约城的铁腕市长鲁迪·朱利安尼。他当年奉行的,正是那套著名的“破窗理论”。
这个理论,由犯罪学家乔治·凯林和詹姆斯·威尔逊在1982年提出,逻辑其实很简单:一扇破了的窗户,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传递出一种无人管理的信号,从而诱发更严重的破坏和犯罪。
朱利安尼把这套理论用到了极致。他从清理地铁涂鸦、打击逃票、驱赶在街头为过往车辆擦洗玻璃的流浪汉开始,一步步收紧了对轻微违法行为的控制。纽约的犯罪率确实应声下跌,朱利安尼也因此一战封神,成了“铁腕市长”的代名词。
特朗普现在的做法,简直就是“破窗理论”的2.0版本,只不过更加简单粗暴,更富表演性。他甚至懒得去修窗户,他想直接把那栋看起来碍眼的楼给推平。
可问题是,表面的强硬,真的能解决根子上的问题吗?纽约当年的治安好转,背后是全美经济上行、人口结构变化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破窗理论”到底占了多大功劳,至今在学界都是一笔糊涂账。
更要命的是,这种做法的副作用是巨大的。它常常演变成对穷人和少数族裔的过度执法,把社会问题简单粗暴地刑事化。你把街头的流浪汉赶走了,他们的贫困、精神疾病、药物滥用问题就消失了吗?当然不会,他们只是从市中心搬到了你看不见的郊区,问题像一个气球,你在这里按下去,它会在另一个地方更夸张地鼓起来。
特朗普的计划,在法律层面更是站不住脚。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在“马丁诉博伊西市案”中早就做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判决:在没有提供足够庇护所床位的情况下,政府不能惩罚无家可归者在公共场所睡觉。
这个判例,基本上给所有试图用强力手段“清理”流浪汉的城市戴上了紧箍咒。也就是说,你想把人赶走,可以,先给他们找好地方住。特朗普口中的“安置地点”,到底在哪?有多少?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他一概没说。
可以预见,只要他的“净化令”一启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这类组织的诉状,会像雪片一样飞向法院。到时候,这出“夺回首都”的大戏,很可能还没开场,就在法庭上先演砸了。
这种把城市“脸面”看得比人的尊严更重的做法,历史上并不罕见。很多国家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前,都会来一波类似的“市容整治”。把穷人像垃圾一样扫到看不见的角落,好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呈现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思维:城市的整洁和美丽,是为有产者和游客服务的,那些“不体面”的底层,最好消失。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他知道这个计划在现实中困难重重,甚至根本无法完全实施。但他要的,恰恰是这个过程。
他要的就是摆出强硬的姿态,然后让民主党人、左派媒体和民权组织出来反对。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城市脏乱差”的锅,甩给这些“阻碍改革”的“白左”。
他可以对他的支持者说:“你们看,我想让首都变好,是他们不让!他们宁愿保护罪犯和流浪汉,也不关心你们的安全!”你看,一出完美的政治碰瓷就上演了。
更深一层,这也是一场关于首都控制权的角力。华盛顿特区在行政上很特殊,它不是一个州,国会对它的事务有最终决定权。一个强势的总统,完全可以绕开民选的市长,直接对城市发号施令。
特朗普此举,既是在羞辱现任的民主党市长,也是在向整个建制派示威:这座城市,到底谁说了算?
说到底,华盛顿街头的帐篷,就像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它光鲜外表下的裂痕。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均、社会保障体系的漏洞、昂贵的医疗和教育、以及困扰几代人的毒品问题,所有这些宏大的社会顽疾,最终都物化成了那一顶顶安放在人行道上的帐篷。
特朗普开出的药方,不是去治疗这些病根,而是想把镜子砸碎。他以为砸碎了镜子,丑陋的影像就会消失。这是一种懒惰的、危险的、且极具煽动性的政治幻术。
它或许能在短期内赢得一些选票,但对于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毫无益处,甚至会加剧对立,撕裂社会。把人当成垃圾一样清理,最终只会让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变成一片废墟。
我的看法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如何对待那些最弱势的群体。特朗普的这道“净化令”,看似铁腕,实则是一种虚弱和怯懦的表现。它回避了真正困难的改革,试图用一场政治表演来掩盖深层的社会溃败。这剂猛药,治不了病,只会让这个国家病得更重。